首页 >  书香 >  正文

“驻村,更要住进村民心里!”——近观海南驻村第一书记

分享至

“成安叔,羊脚溃烂光涂药不行,我去找宇发(养羊合作社老板)来给羊打针。”记者近日在海南省琼中县岭门村采访时发现,从省农信社下来的第一书记黄海军不仅软磨硬泡说服“酒鬼”贫困户“贷款”养羊,还时时跟踪查访,大小难题都伸出援手,渐渐“住”进了村民的心里。

从去年6月开始,海南省两批共选派918名第一书记覆盖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开展“双争四帮”。一年多来,第一书记们从机关奔赴偏远贫困的村庄,带领村两委成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成为党群连心桥、扶贫攻坚手、党建领头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省里来了扶贫攻坚生力军

驻村的918名第一书记,大多是30出头的80后。刚开始,很多群众不太当回事,有的明着说,“干部下乡走过场,不顶用”,有的村两委班子开会时让第一书记坐冷板凳。

他们没有气馁,看着村民们的贫困现状,他们心中涌起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头扎进了贫困户的家里。为了让群众接纳,第一书记们主动靠近。

从海南省政法委派到保亭县什那村的董朋阶,拎着米酒去给盖房的村民出工出力;临高县铺仔村的裴兴旺从关心村里贫困户、孤寡老人的吃饭穿衣问题着手,知冷知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于是,大家一起坐下来共商计策。“你们觉得脱贫做什么最可行?”“修路、盖房、搞生产,哪一个最迫切?”“搞养殖有没有人能带头?销路愁不愁?”摸透了村情,问准了民需,第一书记们迈开腿、张开嘴,四处问政策、找项目。

从海南省直机关工委派到定安县红花岭村的符气和,一年时间就使原来贫穷落后的村庄,发生了巨变——修通了10条村路、完成40多户危房改造、实现了光网入村,还请来省农业学校在村里办中专班。眼看一年任期快要结束,村民们联名挽留符气和。

据海南省委组织部统计,过去一年,第一书记引进项目金额达12.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帮助困难户办理低保,落实危房改造,资助贫困学生,化解矛盾纠纷,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勇挑重担、辛勤付出,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海南省委主要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海南省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推进会上说。

用心用情与扶人扶志

“在农村,落实一个项目比争取指标还要难。”符气和说,修路原本是红花岭村民的最大心愿,但在修的过程中,有的群众不愿砍树,有的说让地可以,但得给个危房改造指标,有的说除非多修几十米到我家门口……

黄海军没想到,信用社资助5000元、群众自己掏5000元、免息贷款5000元,扶持贫困户种养的政策竟然有贫困户不响应。

如何让扶贫项目在农村落得下去?如何让贫困户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如何让村两委干部和老百姓树立起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基层复杂的村情、民情考验着这群年轻的第一书记。

为了打消“酒鬼”王成安的依赖心理,黄海军苦口婆心地劝:“只有你投钱到里面,才会心疼它们,用心去养,不会今天过节吃一只,明天朋友过来吃一只。”为了确保“赌鬼”王海沙安心在县城打工,他一遍一遍找工地老板阿南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超过了家人。

为了避免扶贫项目失败伤农,琼中县湾岭镇鸭坡村第一书记秦家越在发展山鸡养殖之前,带领村民跑遍了海口的大小市场,搞准了销路再生产,由7户贫困户加入的山鸡合作社一举成功,山鸡蛋供不应求。

为了使难得争取来的修路项目顺利落地,符气和一家一家跑,一遍一遍做思想工作,老百姓盼了几十年却一直修不成的路,符气和修成了,全村百姓对他心悦诚服。他还请来农业专家,研究村里的气候土壤特点,借智借力选准致富产业。

“每个第一书记就是一面鲜红的党旗,他们用耐心细致、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拉近了党群之间的情感距离,架起了党群之间沟通的桥梁。”海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郑文权说。

“党建领头雁”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关键在人。”郑文权说,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驻村第一书记做出了成绩、锤炼了身心,像一颗火种、一面旗帜,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影响着全村,带动了全村。

从海南省发改委下派到保亭县番文村的冯亚全,一方面引进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省发改委的资助下,组织村干部到省内外参观学习。他还想方设法使党员在群众中“立”起来,凡是好事都让村干部去落实,凡是可能产生矛盾的硬活自己冲在前面。很快,村两委干部在村民中的威信与日俱增。

裴兴旺在村里建起4张爱心名片——“为民跑腿服务站”“暖心墙”“爱心餐厅”“爱心助学”,通过一系列便民为民服务,架起党群沟通桥梁,提升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下一步深入开展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层组工干部认为,与以往的定点帮扶、包点干部相比,驻村第一书记任务职责更明确,从省到县一贯制推动,经费有保障,考核督促比较严,吃住在村里,与老百姓打成一片。

然而,要总结、完善和固化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实施一年多以来的经验教训,则不得不正视其制度吸引力还不强、激励保障措施落实不够严、监督管理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现实问题。

琼中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吴挺君等组工干部建议,要使第一书记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首先需解决好第一书记基层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创造条件,细化完善第一书记工作保障措施。第一书记从城市到农村,舍小家为大家,而目前的工作经费安排不太适应于农村实际,不少第一书记经常自掏腰包做群众工作。

其次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在基层练兵、在基层选人用人的导向。已经调任定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符气和认为,驻村就是奉献,应提高年终考核优秀比例,从基层大力提拔表现优异的第一书记,吸引更多优秀年轻骨干愿意驻村、喜欢驻村、以驻村为荣。

第三要精选优选,加强培训。不能让第一书记在前方单打独斗,派出单位要成为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海南省委主要负责人也强调,各派出单位要把派好、管好第一书记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舍得把优秀机关干部派到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挑担子、受历练、建功业。(《半月谈》2016年12月 记者柳昌林、赵叶苹)

(本文节选自《扶贫第一书记》)

《扶贫第一书记》

ISBN:978-7-5166-5322-7

新华出版社 2020年12月

定价:78.00元

责任编辑:黄采萧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