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再生之环——张有魁、金善珍(韩)装置艺术作品展
展 期:2019年8月10日——2019年9月15日
地 点:云隐西山国际交流中心
艾维美术馆1、2号展厅
展览现场
展厅中几十件作品来自于两位艺术家历时25天的驻地创作,展览自开幕以来,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受到业内艺术家及各界朋友的广泛关注。
此次展览艺术家将材料解构和重组,扩展对材料的既定观念和视界,以一种全新的时空观念和艺术手法探索“物”的可能和“思”的边界,反观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和本有局限,在无边无涯的空间中,体会世间之大美。另外,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关注环保,重拾“敬畏”,再生和修复人与自然健康的可持续循环关系,是我们在这座城市发出的讯号和希望产生影响的愿望。
再生之环
文/北人(唐尧)
阴晴圆缺的月亮是一个圆环,春夏秋冬的地球也是一个圆环。
圆环是首尾相连的,因此可以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无始无终;因此老聃才有机会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可是我们这些老聃的后人,却进化成了地球生物圈中的顶端种类,发展出一种 “射线式”的文明: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从愚昧到文明——好像是一条一直向“美好未来”延伸的康庄大道,看上去没有尽头。老聃观不到复,只能在2500个春夏秋冬的那一端,传来一声叹息。
普利高津比我们的老聃小2500岁左右。他是个科学家,因为弄了个耗散结构理论得了诺贝尔奖。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效到高效的进程必须从其他的系统摄取并消耗能量。说起来很抽象,看起来很具体。比如人类的射线式文明就是一个耗散结构,在其实现高效和有序化的同时,空气被污染、森林在退却、地球变暖、物种每天在灭绝、而垃圾泛滥成海洋。
于是生态永续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前沿的课题。它包括世界的多样性、物种的融适性和我们这个展览的主题:资源的循环性。
马修·巴尼拍了一个电影叫《重生之河》,很肮脏很龌龊的一个点,黑暗至极。对应着生的光明,成功地完成了从死向生的连接和转折。
“再生之环”和“重生之河”是一个意思。我们的两位艺术家叫张有魁和金善珍。他们的行为是把废弃的塑料转化成艺术品,有点像点石成金的术士。
最近有两个事件与我们的展览主题有关。一个是香港公益短片《不要胶下去》,很多明星艺人都积极参与,呼吁少用塑料袋;另一个是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法》。全民一时懵圈:湿纸巾是干垃圾?干果壳是湿垃圾?八戒吃了会死的是有毒垃圾?
好,会适应的。占世界人口1/6的13亿中国消费者终于要垃圾分类了。
我们为这个展览取名的时候,有“塑说新语”,“物我同春”还有“第七道轮回”。但我们最后定了“再生之环”。因为这个名字最形象、最明确,就是要连接消费垃圾与生产原料,滚动废弃与再生之环。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垃圾都变成艺术。艺术只是一种再生的诱导、一种诉诸审美视觉的象征和隐喻。我们的两位艺术家都是博士。土生土长的一位是来自山西介休绵山脚下双林寺隔壁的张有魁。
有魁的价值是一股土壤的味道,就像是一只刚从冬天的麦场上打滚回来的猫,身上散发着机智的土腥味。从收藏不可收藏之物的《收藏》、把神像服饰放进洗衣机的《洗衣店》,到把庙中小兽关进笼子的《宠物店》和用当地的制香工艺置办的《药店》,张有魁把他的这股独特的土味,一路挥洒得淋漓尽致。开始,我还觉得这种将本土传统符号移植到现代生活的方式有点套路,但后来,这种原创性的有色眼镜不知什么时候失效了。有魁的本土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土,从文化意义的观念云端跌落到尘埃里。土变成一种生理感性,一种质感和气味。土得很Hi,很执着,很顽固,很地道,因而也很有力量!有了一种久违的感动,因而也拿到很多大奖到手软。
和山西边的张有魁相对应的,是来自海东边的金善珍。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是个金子般美丽又善良的韩国姑娘。她的善良甚至会给人一种没有底线、无法无天的感觉——不厌其烦地尊重和呵护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婆婆妈妈地珍惜和喜爱用过的每一样东西,有时候我都跟她急。但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同情与救赎,也是她一以贯之的艺术语言的出发点和续航力。2015年,她用废弃塑料包装做的作品出现在太原雕塑双年展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塑料从它作为日常用品包装的功能性遮蔽中被拯救和解放出来,向艺术家,也向我们每一位观众敞开了它的澄明与诗性。它们变成了绘画和装置,变成了溪涧飞流和白云苍狗。
江河之流是每一滴水构成的,生命之流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构成的。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都分享着天地的造化哺育,也都有责任守护它的天籁呢喃。
好吧,所谓“不以善小而不为”,把你手中的塑料袋,塑料水瓶投到“可回收”去;把你看到的丢弃在山间溪水边的塑料垃圾,带到“可回收”去……
你就是这个“再生之环”的连接点和推动者,就是云南这块生态净土、中国乃至地球文明和资源的一个小小的守护神。
开幕式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由创意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云南报业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艾维美术馆承办,艾维品牌战略发展中心、Waste Conscious Kunming协办、古滇山泉、云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特别支持。中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创研部部长,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雕塑项目艺术总监唐尧先生担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和企业监管处处长龙怒先生、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和企业监管处调研员刘礼英女士、西山风景区管理局局长李玉祥先生、云南报业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悦女士、艾维集团董事长吴存良先生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博导龙翔先生、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管郁达先生、玉溪师范学院雕塑系主任李小兵先生、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汤海涛先生、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张吉洪先生、艺术文化史博士,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硕导梁劲芸女士、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陇艺梅女士、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沐晓熔先生、艾维美术馆运营总监刘菁女士、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王月女士、赵祎女士也出席了开幕式。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和企业监管处调研员 刘礼英女士为开幕致辞
中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创研部部长,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雕塑项目艺术总监,本次展览策展人唐尧先生为开幕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博导龙翔先生为开幕致辞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管郁达先生为开幕致辞
本次参展艺术家张有魁先生、金善珍(韩)致辞表示感谢
艾维投资集团董事长吴存良先生为开幕致辞
开幕式结束,众嘉宾参观过展厅后,移步至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多功能厅进行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策展人唐尧先生主持,各位嘉宾进行了发言。
此次展览艺术家根据所在城市、美术馆以及周边环境进行创作,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于昆明城市环境、滇池水域治理、环境保护等相关想法,借用废弃塑料袋和塑料瓶呈现装置艺术的形式和概念美感。这次驻地项目最终以展览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并免费参观。
展览现场
作品赏析
张有魁 金善珍《sea》 塑料瓶 保鲜膜 尺寸可变 2019
张有魁 《water》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9
张有魁 《翡翠》 顺丰快递袋 雪碧瓶 210x78x100cm 2019
张有魁 《日落之前》 塑料袋 直径650cm 2019
张有魁 《不知归处》(局部) 塑料袋 尺寸可变 2019
金善珍 《新鲜的空间》 保鲜膜 尺寸可变 2019
金善珍《爬行物》塑料瓶 尺寸可变 2019
金善珍《弃之后》塑料袋 综合材料 2019
金善珍《绿细胞》塑料袋 尺寸可变 2019
金善珍《蓝细胞》塑料袋 尺寸可变 2019
金善珍 《宝石系列》 塑料 尺寸可变 2019
金善珍《宝石系列》(局部)塑料 尺寸可变 2019
金善珍 《视线》 一次性塑料杯 尺寸可变 2019
金善珍 《被抛弃后的温存》 塑料 棉花 尺寸可变 2019
金善珍 《宝石系列》(局部)塑料 尺寸可变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