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经济韧性足 基本面向好

2019-05-13 07:45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分享至

4月经济数据将于本周公布。业内预计经济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消费增速保持稳定,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但中国经济韧性十足。这种韧性源于广阔内需市场提供的巨大回旋余地,也源于调控政策工具充足、政策组合越来越优化,更源于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经济新动能加速培育。

内需改善 拓宽回旋余地

在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之后,有观点担忧内需改善能否延续?对此,不少研究机构认为,从已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进出口数据看,内需结构性改善趋势在延续。实际上,在目前的消费升级浪潮中,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的积极变化都将为经济长期向好拓宽回旋余地。

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增势喜人,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升级。数据显示,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57.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此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7.8%和6.7%。

“科技创新正在改变中国经济格局,科技影响力也已渗透进各行各业。相关政策支持、劳动力成本提升、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等,仍在不断推动中国科技创新。”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表示。

从需求结构看,消费需求稳定释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巩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65.1%。综合部分券商预测,二季度消费增速将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延续温和回升,将对宏观经济形成有力提振。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预计,4月投资增速将小幅上行至6.5%,基建投资在财政支出节奏较快助推下将小幅回暖,社零增速在8.5%左右。

此前,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有关部门将陆续出台一批鼓励重点领域消费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政策;推动养老、家政、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提质扩容等。这些举措将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从区域结构看,区域发展更为均衡。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投资增速等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后发优势不断显现。

调控有方 应对内外挑战

面对经济发展遇到的内外挑战,宏观调控能否从容应对是市场的另一担忧。业内普遍判断,稳增长政策工具充足,且政策力度不会减弱。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发展结构性调控功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加强预调微调。注重“长”,实现长期流动性供给;聚焦“小”,努力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疏通宽信用“最后一公里”。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从央行5月6日宣布的新一轮定向降准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稳增长”取向仍将延续,有望贯穿全年。同时,稳增长节奏将适时调整,进行精准化预调微调。此外,货币政策将更重视结构优化。其中,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聚焦期限结构优化,实现期限更长的流动性供给;降准则聚焦于流向结构的优化,引导长期资金经由中小银行切实转换为对小微企业贷款。

除了降准、TMLF,在央行的“工具箱”中,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结构性工具充足,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融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满足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温和上涨2.5%,M2同比增长8.5%,稳定的物价和预期也为货币政策留足后手。

除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也预留较大空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地方债发行增量提速成为今年财政支撑经济主要手段。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涉及范围广,包括调整进口关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及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多项措施。据测算,在今年预计减税降费的2万亿元中,减税约占70%。在增值税减税红利中,约3145亿元将流向工业企业并转化为企业盈利。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调控不走大规模刺激老路,而是走减税降费、改革创新的新路。大规模减税降费下,我国可以依靠消费和企业创新投资稳定经济,因而也无需过虑出口和地产基建投资减速的影响。

改革深化 增强市场信心

除了扩大内需、优化调控,经济韧性更多地源于改革深化、开放扩大。

中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去年以来的减税降费、金融供给侧改革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均反映出改革决心。展望未来,政策对新经济、新动能的支持力度必将增加,弱刺激、强改革是今年的主线。

数据显示,国内外对我国经济的信心都有所增强。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年四季度提升了3.2个点。一些国际机构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报告中也提升了对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从6.2%调高到6.3%;还有一些国际投行也纷纷上调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期。

花长春认为,我国经济转型加速,改革也势必加快,预计二季度将有更多国企混改措施落地,金融供给侧改革步伐也会明显加快。同时,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这无疑将提高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和生产效率。

风过雾散山犹在,云消雨霁虹霞明。短期扰动不会改变经济长期向好态势,稳定内需、善用政策、深入改革、扩大开放,我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 4月信贷社融双降 回归理性还是另有缘由?

    4月信贷社融双降 回归理性还是另有缘由?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继3月信贷、社融放量增长之后,4月其实算是回归正常水平,增速基本合理,且单月数据变动为正常现象,应该拉长观察周期再作判断。而且,细剖信贷结构,4月中长期贷款占比较3月有所回升,结构出现了一定改善,实体经济对...
    2019-05-10 08:12
  • 4月投资增速或继续加快 消费运行平稳

    4月投资增速或继续加快 消费运行平稳

    本周起,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布,内需将成为4月中国经济的亮点。
    2019-05-09 08:26
  • 怎么看当前全球和中国经济,李克强在博鳌这样说

    怎么看当前全球和中国经济,李克强在博鳌这样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时表示,当前世界经济虽继续保持增长,但呈现动能减弱、增速放缓态势,形势扑朔迷离,市场信心不稳。困难和挑战不容低估,但也不应悲观失望,世界经济中还有很多积极因素。
    2019-03-28 14:38
  • 201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4%

    201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4%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80.1亿元,同比下降14.0%(按可比口径计算,考虑统计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增强、剔除重复数据、企业改革剥离、四经普单位清查等因素影响,详见附注四)。
    2019-03-27 09:39
  • 李伟:在不确定中寻觅积极的确定性

    李伟:在不确定中寻觅积极的确定性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格局、全球经贸环境、产业转移、风险特征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3月24日在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表示。
    2019-03-24 10:38
  • 2019年经济怎么走?务实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了这些信号

    2019年经济怎么走?务实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了这些信号

    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时表示,务实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特点,尤其是对减税降费、就业目标、网络资费等很多方面都提出明确的数字指标,增强了政策的可操作性。
    2019-03-05 21:54
  • “头雁”数据独家披露 折射银行信贷力挺实体经济

    “头雁”数据独家披露 折射银行信贷力挺实体经济

    作为行业“头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或能反映整个银行业信贷投向的趋势。上证报记者从工行获得的独家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工行通过充实信贷储备、加快审批速度、扩大信贷总量、贷款尽快到位等方式
    2019-02-25 08:09
  • “债牛”摆尾未完 A股“牛头”露角

    “债牛”摆尾未完 A股“牛头”露角

    超预期的金融数据公布后,宽信用效果几何成为市场人士讨论焦点,股债市场似乎也站到新的转折点。机构人士认为,当前实体经济仍有下行压力,预示债牛还未走完,利率短期调整后将重返下行趋势。随着社融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改善,市场对A股...
    2019-02-19 07:44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