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政府最近下调2019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至0.5%,仅为年初预期增速的一半,且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的0.8%。趋于悲观的增长前景让德国人变得焦虑起来,批评政府经济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多。
这个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为何遭遇经济发展的困境?周期性调整和外部因素是首要原因。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已连续增长9年,尤其在2017年取得2.2%的“异常强劲”增长。去年,德国经济从高点降温,尤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三季度GDP环比萎缩0.2%,四季度GDP环比零增长,显示德国经济濒临技术性衰退。
进入2019年,形势未见好转。“德国经济的长期上行趋势已经结束,”德国哈雷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霍特穆勒最近说。
德国经济对出口依赖度较高,约四分之一就业与出口有关。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外部需求减弱,加上美欧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等不确定因素发酵,对德国净出口造成明显影响,且持续至今。
根据慕尼黑伊福经济研究所的调查,3月份德国制造业的出口预期指数连续7个月下降,降至2012年10月份以来最低。该研究所所长菲斯特指出,德国汽车业的出口预期明显减弱,金属和机械制造业的情况也不乐观。相比之下,化工和电气工业的出口预期较好,出口规模有望增加。
汽车业是德国的支柱产业,贡献了该国约5%的GDP和4%的就业。欧盟去年9月开始执行新的汽车尾气排放测试规程,加上全球需求疲软,对德国汽车业造成显著影响,去年下半年产出环比大幅萎缩7.1%。
从目前看,虽然排放测试规程转换的“一次性”影响逐渐消退,私家车上牌量有所回升,但德国汽车业尚未摆脱困境,而整体工业产出疲软,已成为拖累德国增长的主要因素。
马基特集团经济学家史密斯指出,德国制造业正以金融危机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萎缩,越来越多的企业反映,英国“脱欧”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导致外需减弱。
除了周期性和外部原因,德国经济也面临较为严峻的结构性问题。德意志银行早在2017年就指出,强劲的周期性复苏掩盖了德国经济增长基础被逐渐削弱的事实,预计到2025年德国经济增速将降至0.75%,不及2016年增速的一半。然而,增速“腰斩”似乎比德银预期来得更快。
人口老龄化、技术工人短缺、劳动力和税费成本高企以及公共机构效率低下等,导致德国经济竞争力流失。德国政府应对不力而饱受诟病。
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指出,德国政府必须考虑如何刺激经济增长。他主张在税费、官僚机构改革等方面采取结构性措施,以减轻企业和民众负担。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肯普夫认为,德国经济正进入动荡期,而德国政府必须走出“舒适区”。德国公共投资太少,再分配太多,政府在灵活的税收政策、降低能源成本方面做的不够。
“劳动力成本高,能源价格越来越高,税率也极高,我们需要减轻和减少官僚作风,”德国纺织品协会主席诺依曼说。(沈忠浩)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