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监管威慑力渐显 险企公司治理抽丝剥茧

2019-04-23 08:09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分享至

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在多方面发力,继续强化公司治理监管。具体举措包括:在发挥“两会一层”作用方面,持续开展对机构董事会运行的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建立董事履职评价制度;在规范股权管理方面,研究违规股权处置整体方案,进一步完善非金融企业投资保险机构资质标准等。

随着监管部门近一年来的抽丝剥茧,以往隐蔽在复杂股权结构背后的公司治理问题如今逐一浮出水面。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加强公司治理成为当下各机构推进改革的第一目标。

据业内人士透露,作为保险监管工作的“牛鼻子”,监管部门对公司治理的监管仍将保持高压态势。记者近日获悉,下一步,监管部门将持续开展对机构董事会运行的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探索建立相关制度安排,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股东,限制提名权、表决权,并限制其再次准入;纠偏发展战略,对发展战略盲目激进的机构,考虑对其机构和业务扩张进行限制等。

监管抽丝剥茧 风险问题无处遁逃

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保险业的公司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党建和公司治理未能有效融合;“两会一层(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没有发挥稳健决策和有效监管作用,治理架构有形无实;股权管理不规范、关系不清晰,股东行为不合规不审慎;大肆进行不当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管控薄弱;发展战略盲目激进,发展模式粗放,业绩观扭曲;无序设立非金融子公司,盲目扩张,风险积聚,集团管控失灵等。

“监管部门剑锋所指,主要集中在若干中小机构由于公司治理失效导致风险积聚。”业内人士举例称,比如,在涉及股东股权的问题上,某机构股权清晰类股东的股权占比较低,部分股东未经核准,并存在违规质押行为;某机构盲目追求多元化发展,业务发展偏离主业,过度追求金融综合化经营;某机构“一言堂”现象严重,风险管理制度不执行,说一套、做一套,内部监督只走流程,不进行实质性审查等。

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被监管部门发现的这些公司治理问题中,“设立非金融子公司”成为问题机构绕开监管的一大通道。比如,通过设立非金融子公司或利用层层嵌套的金融产品等手段,绕开监管向关联方输送资金;又如,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设立大量非金融子公司、项目公司、通道公司,将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并向关系人输送利益。

内外综合施策 加强监管扎紧篱笆

近些年来,部分机构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机制薄弱,为利益输送等问题和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温床。“监管部门之所以高度重视公司治理问题,主要是看似停留在公司层面的内控风险,可能会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加速放大。”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监管威慑力凸显,严监管渐成常态。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在多方面发力,继续强化公司治理监管。

具体举措包括:在发挥“两会一层”作用方面,持续开展对机构董事会运行的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建立董事履职评价制度;在规范股权管理方面,研究违规股权处置整体方案,进一步完善非金融企业投资保险机构资质标准;在严打违规利益输送方面,开展关联交易抽查,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强化整改、问责和处罚,启动建立行业关联交易监管信息系统。

同时,为引导机构高质量发展,将持续纠正机构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偏差等相关问题;科学制定推动行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监管;对机构隐匿风险、滞后风险暴露等行为,采取责令整改、行业通报等监管措施;将战略管理作为公司治理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战略盲目激进的机构降低评估等级,对其机构和业务扩张进行限制等。

此外,还将加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管控,严防无序设立子公司风险。据业内人士透露,若干前期盲目扩张的保险集团,已经在清理整合附属机构,逐步退出与主业协同不高、经营效益差的子公司。

据了解,下一步,监管部门也会调研摸清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子公司的底数和主要风险点,并研究建立非金融子公司监管信息数据库,加强风险监测,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同时,弥补制度短板,严格审核和规范新设非金融子公司。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 中期协:自然人开展场外期权交易 需提高警惕

    中期协:自然人开展场外期权交易 需提高警惕

    中期协发现有个别互联网平台或公司假借与风险管理公司开展了场外期权业务的名义招揽自然人客户进行场外期权交易,协会向广大投资者警示相关风险,风险管理公司开展场外期权业务。
    2019-04-11 17:58
  • 监管重申违规引流风险 信托公司发力开拓个人客户

    监管重申违规引流风险 信托公司发力开拓个人客户

    银保监会信托部日前向各地银保监局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机构违规引流资金信托产品风险提示的函》(简称“提示函”),这是半年内监管第二次提示第三方互联网机构违规引流资金信托风险。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监管重申风...
    2019-03-12 07:52
  • 湖南大学教授张琳:民营保险公司发展需要监管政策扶持

    湖南大学教授张琳:民营保险公司发展需要监管政策扶持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带来了她的一份建议——《民营保险公司的发展需要监管政策扶持的建议》(下称“《建议》”)。
    2019-03-06 14:05
  • 周延礼:用“精准点穴式”监管围堵金融风险“灰犀牛”

    周延礼:用“精准点穴式”监管围堵金融风险“灰犀牛”

    周延礼表示,保险业做好“稳”的文章,自身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在金融“活水”灌溉下的实体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也同样值得期待。
    2019-03-04 18:17
  • “1万元起购信托”是小道消息!银行不得组织“运动式”信贷投放

    “1万元起购信托”是小道消息!银行不得组织“运动式”信贷投放

    关注理财子公司自营和资管之间的利益输送情况银保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表示,银行不得组织运动式信贷投放对于平衡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首度详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从...
    2019-03-01 05:49
  • 监管连下重手 24家地市险企车险被叫停

    监管连下重手 24家地市险企车险被叫停

    记者获悉,银保监会财险部近日向各地银保监局下发相关通知,其中提及:截至2月20日,9地银保监局先后对24个计划单列市和地市级保险机构,釆取了停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的监管措施。
    2019-02-25 08:09
  • 多公司回复监管函件说明巨亏原因 三类风险突出

    多公司回复监管函件说明巨亏原因 三类风险突出

    ·多家公司春节假期前公告预计2018年业绩“变脸”或巨亏,其中大额资产减值计提是亏损的原因之一,部分公司因此收到交易所关注函件或问询函件。节后,相关公司陆续回函。从回函内容看,相关上市公司大多从行业基本面变化、公司经营和往昔...
    2019-02-23 08:53
  • 湖南证监局李金玉:从严监管 防范“三高”并购风险

    湖南证监局李金玉:从严监管 防范“三高”并购风险

    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升温,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三高”)现象突出,承诺无法兑现、承诺期满业绩“大跳水”、巨额商誉减值等问题逐渐显露。笔者通过分析“三高”并购特点,探索性提出六个方面措施,防控“三高”并购风险。
    2019-02-16 10:16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