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壳”市交易热度不减 专家提示警惕“壳坑”

2019-04-18 08:45 来源 :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吴科任

分享至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延续活跃态势。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7日,今年以来已有21家上市公司筹划“卖壳”(不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借壳案例)。其中,接盘主力为国有资本,产业资本亦有介入。分析人士认为,“壳”市活跃原因较多。如大股东债务重,对上市公司经营缺乏自信等,而产业资本或国有资本具备较强的“拿壳”意愿等。伴随股市上涨,壳价水涨船高。

壳市活跃

从上述披露“卖壳”计划的21家上市公司情况看,控制权转让方式延续多样化特点。同方股份等7家公司仅涉及股份转让;中飞股份等8家公司采取“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方式;棕榈股份等5家公司采取表决权委托方式;平潭发展则由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变化所致。

国有资本,尤其是地方国资成为A股壳市场的重要力量。在上述21家控制权转让方案的接盘方中,16个接盘方与国有资本存在关联。广东和四川两地最为活跃,各拿下五家上市公司控制权。产业资本亦有介入,如海尔集团公司收购星普医科等。

韬韫投资董事总经理张润表示,“近十年来,上市控制权转让年度数量呈现不规则分布,2018年较2017年有所增长,但并非近10年来最高年份。控制权转让比较火热,可能与2018年下半年集中出现,以及大量国资参与收购有关。”

业内人士指出,国资收购A股公司控制权,体现了国资公司近年来运作思路的变化。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国资管理制度的变化,即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模式变化。“管资产”主要体现为“国资委-企业”的两层框架;“管资本”主要体现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企业”的三层框架。

张润直言,截至2018年底,约80家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仍在进行,预计2019年将继续增长。原因包括很多,比如上市公司大股东债务问题,对未来经营缺乏信心等,而产业资本或国有资本“拿壳”意愿较强。

云荣资本管理合伙人汤浩认为,“卖壳行情热度不减,也从资本市场层面体现出了新旧经济动能转换更替的宏观特征。许多要出售的‘壳’公司发展碰到了‘天花板’,甚至已进入下降通道。这些企业退出,其实是为新经济新产业腾出了资本市场的位置。”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直言,“卖‘壳’本就是市场化行为。很多公司本身就是个‘壳’。早卖早好,不卖将来可能都没价值了。”

责任编辑:梁艳红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