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进程。”青年人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但从当前的调查显示来看,青年群体的阅读仍令人担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阅读时间碎片化
目前的“青年群体”包括一部分大学在校生和一部分初入职场者,他们生长于信息时代,深受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影响,他们的阅读时间有着非常明显的碎片化的趋势。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初入职场的工作者,除去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之外,他们不能保证长期而有效的阅读时间,于是碎片化阅读就广受欢迎。为了迎合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各种智能阅读软件应运而生,为大众精挑细选以选出最优质的内容来供读者进行碎片化阅读。目前,有数据显示,青年一代喜欢刷抖音,已经成为一种新“阅读”潮流。
二是阅读媒介电子化
随着科技的更迭和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的纸质阅读媒介逐渐被新的科技媒介所替换。除去智能手机中的各种阅读软件之外,还有电子阅读器的流行,体现出新时期我国“青年群体”阅读媒介逐渐电子化的特点。电子阅读器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2007年亚马逊推出电子书阅读器Kindle,掀起了全球电子书阅读热潮。在中国主要的电子书产品有汉王电纸书、盛大Bambook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相对于传统书籍来说有轻便、易存储、价格低廉以及可分享等诸多优势,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
三是阅读内容被动化
新媒体环境下网上信息内容形形色色、鱼龙混杂,许多网络信息内容有浓缩无原典,有戏说无正统,有图画无文化,这些都无益于青年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极易将他们带入盲途,造成思想混乱。
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商业广告和强制性推送使得“青年群体”的阅读内容经常是被动的,强迫性的。笔者也同样认为这种阅读内容的被动化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青年人的自由和创造力,也容易吸收太多的无用信息。
如何引导青年群体健康阅读?是当前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应实施阅读推广,让青年群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针对青年群体阅读行为趋向功利化、碎片化,阅读传统经典能力和阅读量下降的实际,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如开展书画展览、诗词竞赛、影视戏剧观摩等多种活动,推动经典阅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比如上海大学图书馆开展的诗词吟诵与阅读推广的活动就是一例。他们经过进行组织,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他们为了增强展演活动的整体效果,对吟诵情景、场地、服装等精心制作,使参与者在吟诵、朗诵、吟唱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其次,建设主题化图书馆分馆。公共图书馆不应该是一个静态的公共阅览室,而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聚集地。建设主题化的公共阅读空间,首先能够从环境营造方面给予读者无法替代的体验感,其次能够将阅读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富有生气。对于“青年群体”来讲,主题化的阅读空间能够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能够带来与数字阅读不同的参与感、体验感,从而使得公共图书馆具有别样的吸引力。
以杭州图书馆为例,杭州图书馆专门打造了十个特色鲜明、别具一格的主题图书馆集群。这十大主题分馆以其“专”和“精”的特色,以生活、音乐、电影、科技、环保、佛学、印学、运动等为主题,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在数字阅读的浪潮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其中杭州图书馆生活主题分馆围绕“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这个主题,整合了文学、健康、旅游、烹饪等凸显生活主题的文献15万册和190余种报刊,还将生活中的吃喝玩乐体验搬进图书馆,先后开设美食、品酒、养生、旅游、手工、摄影、版画、京剧表演、咖啡文化、花草养植等20余个主题系列活动,以市民亲身参与体验的方式,分享品质理念,倡导精致、和谐、健康的幸福生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建设与当地文化资源和风俗活动相关的主题分馆,让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融入到对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活化当中。这样就能使得传统的风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爱。同时可以设计一些节日活动,让当地居民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并参与体验,从而起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提升文化自信的作用。
第三,用大数据思维引领数字图书馆创新。对于“青年群体”来说,数字阅读已经成为阅读方式的新的潮流,它以便捷、易存储等诸多优势成为年轻一代阅读的首选。因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学术资源建设快速发展,促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有大数据的思维引领,要跳出传统资源建设的框架,树立全方位服务的理念,提供全资源服务,拓展服务方式和传播形式。像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服务平台,这些资源建设商所拥有的非图书馆资源是国内绝大多数数字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借助大数据的时代机遇,转变原有的认识,对资源进行深入的整理和拓展,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用多元化的服务模式重新架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这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实质所在,更能充分的满足“青年群体”对于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的要求。
最后,开展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分享活动。“青年群体”迫于学业的压力和工作的压力,对行业内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着迫切的需要和渴望。公共图书馆可以请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开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分享活动,以吸引相关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进行知识的学习交流和沟通,从而能够帮助青年群体获得自己想要知晓的专业知识和行业信息,满足其学业、就业、创业的需要。在整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知识交流学习的氛围,为建设阅读型社会而努力。以上海图书馆为例,“创·新空间”作为公共图书馆领域内的“创客空间”是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信息窗口,集学习、创意交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以“激活创意、知识交流”为主题概念,为读者提供智能化、全媒体专题信息服务,为“创客”及专业设计人员搭建主题服务的知识平台和体验艺术创意的智能空间。这种智能空间的建设不但提高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也为年轻一代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交流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