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各大证券公司逐渐重视国际化业务的开展,中国企业逐渐加入到全球资源配置中去,也为券商拓展海外业务带来了契机。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券商海外业务收入正逐渐成为券商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券商的海外布局动作也更加频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7家上市券商去年全年实现海外业务收入达171.73亿元。除此之外,多家上市券商积极选择英国、美国、新加坡等较成熟的金融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发展点,新增境外办公室已尽早布局海外市场,目前中资券商的海外业务布局已经拓展至10个国家。
“海外领航军”海通证券
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近28%
从上市券商2018年年报来看,多家大型券商已经将海外业务纳入公司核心业务结构中,并详细披露了海外业务数据情况。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7家券商实现海外业务收入共计171.73亿元,平均占总营收比例首次超10%,最高的营收占比达到28%。
具体来看,2018年全年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收入最高,实现营业收入65.9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从2018年上半年的18.89%增长至28%,国际业务营收贡献率骤增,海外业务在业内持续领航。
事实上,海通证券作为最早发展海外业务的券商,已经连续多年将国际业务内容介绍放在年报中自身核心竞争力板块。目前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经营主体主要是海通国际证券和海通银行,其中海通国际证券一直保持在中国香港中资证券机构中的龙头地位。
据了解,2018年全年,海通国际证券稳居中国香港投行第一梯队,其中,IPO项目承销家数位列中国香港全体投行第一;股权融资项目承销家数位列中国香港所有中资投行第一;美元高收益债券承销家数位列全球金融机构第一;衍生品业务成功跻身第一梯队发行商行列。与此同时,海通国际证券海外市场拓展不断获得突破,分别完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的首单IPO项目;在纳斯达克的首单可转债发行项目;获得纳斯达克首家中资背景的做市商资格。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新加坡和印度市场,并成为首批获得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英国跨境转换资格的券商。
其次是华泰证券,去年其国际业务实现营收20.39亿元,对营业收入贡献度为12.66%;而排位第三的是国泰君安,去年实现海外业务营收16.44亿元,对营业收入贡献度为7.24%;光大证券的海外业务表现不俗,2018年全年实现营收9.82亿元,对营业收入贡献度增至13%。另外,中国银河证券和中原证券去年的境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69亿元和9587万元,对营业收入贡献度分别为3.72%和5.81%。
海外业务收入增幅方面,去年全年华泰证券的国际业务同比增幅最大,为8.05%;其次是中国银河证券和光大证券,去年全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6.49%和5%。而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的海外业务虽也在业内领先,但在去年收入增幅出现了小幅下滑,而去年海外业务收入增幅下滑明显的还有中原证券,较2017年下降57%,东方证券去年的海外业务则出现亏损状况,未能助力公司业绩。
上市券商海外业务布局
已遍布10个国家
事实上,今年以来,上市券商对海外业务的布局持续不断,正齐头并进多层次积极开拓国际业务发展。
目前,多家证券公司通过并购境外金融机构、增设办公室业务点等方式来实现海外机构扩容。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目前中资券商已在全世界10个国家设立业务发展点,加强海外布局。分别为新加坡、印度、美国、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泰国。
此外,各大券商海外业务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例如,2018年,中信里昂证券通过参与软银集团旗下电信业务IPO项目,加强了日本市场业务。该项目募集资金超过200亿美元,仅次于2014年阿里巴巴的IPO集资额,为日本规模最大、全球规模第二。此外,去年中信里昂证券参与的项目融资规模在印度市场排名第三,在印度尼西亚市场排名第五。
美国也成为了多家中资券商争相开拓的海外业务国家。据了解,2007年,中金公司成为我国首家获得QDII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2016年,华泰证券顺利完成了AssetMark收购,为财富管理转型对接全球资源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国际化发展布局由此迈出关键一步。2018年,华泰国际于美国注册成立了全资下属公司HuataiSecurities(USA),Inc.,并在纽约市设立办公室。同年9月份,华泰国际还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设立了境外全资下属公司HuataiSecurities(USA),Inc.,拟继续推动国际业务发展。
此外,2018年中信建投国际在美国市场参与并完成1单IPO项目,股权融资总额为5115万美元。此外,去年中信建投国际在香港市场也参与并完成1单再融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