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诗词要传递真善美,为人民确立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观。”《诗刊》主编李少君23日在北京一场论坛上表示,中华诗词应肩负为新时代“培根铸魂”的任务。
当天,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诗刊》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华诗词复兴论坛”。40余位来自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高校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华诗词发展展开探讨。
李少君谈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新时代诗词应担负起思想革新、诗词变革的重任;诗人们应担当思想解放、观念革命和艺术革命的先锋。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表示,诗词的生态常常成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文化生态和社会心理的客观反映。就当下中国社会文化生态而言,诗词复兴有益于净化当下社会话语过度商业化、技术化、数字化的“逆文化”语态;有益于校正当今中国文化话语日趋欧美化的偏颇;也有益于社会的道德重建。
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蔡世平提到,今天诗词发展形势好的同时,也要看到诗词创作面临因循守旧的困境。他呼吁,用现代化视角打量诗词。“旧体诗写作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林峰指出,如何让诗词从课堂典籍走向社会生活,是中华诗词复兴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他建议,一方面,诗词作品的语言、内容、风格等要符合当下民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文化、教育和宣传部门应更加重视传统诗词的创作与传播。
中国职工诗词协会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倪建民则认为,优秀诗词作品必须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反映劳动者心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道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政治教化密切相联。他希望与会人士致力中华诗词复兴,助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这次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还就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写作技法等话题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