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缓解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行仍将是“主力军”,货币政策仍将精准提供“弹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对上证报表示,在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中,银行和信贷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和主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这是对小微企业更有力的支持。”何海峰表示,短期贷款主要是解决应急资金的,而要让民营和中小企业渡过生存难关,还需发挥中长期贷款尤其是信用贷款的作用。传统意义上,民营和中小企业很难拿到信用贷款,这方面需求很迫切。
但银行本身也面临着资本瓶颈。他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风险资产规模升高,会消耗更多的银行资本,因此要多渠道给银行补充资本,尤其是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利用证券市场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来补充银行资本,提高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要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传导到实体经济端,让银行信贷投放持续稳定增长;二是优化投放结构,更加精准地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这些薄弱环节。
具体工作包括两方面,即流动性保持总量的合理充裕,同时运用结构化的手段进行差别化投放,比如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等结构性工具。也就是说,在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的同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用,产生结构性的效果。
曾刚指出,从政策空间上看,存款准备金可能是未来一个重要运作方向,持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既能满足增加信贷投放总量的要求,同时也能起到结构性优化的效果。“如果逐步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去置换银行的各种期限的借贷便利资金,银行资金成本将会显著下降,同时资金期限将会更长,可以优化银行资金结构。这将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尤其是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能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因此,预计存款准备金率未来有进一步下行空间。”他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