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见 >  正文

“准一线城市”有望长周期“中轴崛起”

2019-02-15 08:40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分享至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离不开城市功能链条的积极变革。以2018年为分水岭,伴随“人口红利”显著消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所引致的人口流动和政策激励,将成为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各层级城市有望构成定位清晰、依次承接的功能链条。人口规模接近一线城市、位居区域经济中心的“准一线城市”,将成为城市功能链条的中轴,有望在新时代实现长周期崛起。

从功能来看,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不可缺。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高度依赖空间集聚形成竞争优势和辐射效应,因此一线城市是培育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天然载体。一方面,一线城市通过密集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高端制造业提供研发支持和人才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金融机构,打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风险领域的融资瓶颈。从范围来看,基于人口规模、市场空间和全球格局,我国产业升级并不意味着自废武功“做减法”,即截断自身在全球范围内最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保留少量高端生产环节,抛弃中低端生产环节,并最终走向“去工业化”。相反,我国追求的是强身健体“做加法”,即通过技术创新,引导各环节产品普遍转向高附加值,淘汰中低端产品而非中低端环节,进而推动制造业体系的整体高端化。有鉴于此,我国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有望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和数量规模上,对现代化的一线城市产生巨大需求。

基于两个层面的约束,上述需求并不能仅通过“京沪穗深”的进一步扩张加以满足。生产效率层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经济效益通常呈现倒U型走势。一旦城市超越最优规模,则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包括通勤困难、区域要素短缺、房价高企、环境成本上升等问题,进而迫使原有产业向其他城市迁移。由此,相较于京沪穗深,远远未及最优规模的“准一线城市”更富有经济“增质”的空间。辐射能力层面,在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制造业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契约安排的密集化和复杂化,以及信息不对称和非标准化信息的传输难题,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递减性。有学术研究认为,这一辐射作用的减半距离约为500公里,并且受到行政区界的限制。有鉴于此,四大一线城市即使能迅速扩张,也难以全面、高效地支持我国制造业体系的优化升级。因而,未来“准一线城市”有望持续崛起,以弥补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缺口。杭州、南京、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长沙等城市,料将向生产性服务中心积极转变,进而拉动本区域城市群的产业升级。

基于上述分析,城市功能链条的重构,将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要物质基础之一。随着人口红利渐次褪去,若要在产业链条上避免日本式的“产业空心化”,就需要在城市链条上避免“少数超大城市圈”模式,并转向数量较多、分布合理、区域联动密切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梯队。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一顶层设计也有望打开“准一线城市”崛起的政策窗口。

展望未来,与产业升级相匹配,一个功能明确、相互协同的城市链条有望形成。环节一是京沪穗深四个一线城市,其市中心承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其城市多极副中心承载高端制造业,两者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环节二是“准一线城市”,其市中心是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其多极副中心承载中高端制造业,两者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环节三是二至四线城市以及新生小城镇,发挥各自资源禀赋,聚焦于逐步高附加值化的中低端制造业和各有特色的旅游业、农业。在这一链条中,“准一线城市”梯队承接一线城市的技术外溢和资本支持,成为区域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中心,进而发挥对环节三的引领和改造作用。因此,“准一线城市”将成为发展需求最为迫切、潜力最为充裕的城镇化区域。

事实上,“准一线城市”作为中轴崛起的长远趋势,近年来已在我国人口布局上初步显现。其一,围绕最优规模点,一线城市开始内部分化。规模最大的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的负增长,表明两者已接近或迈过了“规模-效率”倒U型曲线顶点,未来扩张步伐将大概率放缓。而规模相对较小的深圳和广州,则尚未到达最优点,人口增量仍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二位,将成为一线城市增长重心。其二,“准一线城市”集体发力,开启赶超进程。从2016年开始,杭州、南京、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长沙等八城的常住人口总体增长率已反超一线城市,未来人口流入的趋势有望继续增强。

我们认为,以下两条逻辑有助于理清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新的结构性机遇。第一,聚焦“准一线城市”。我国产业升级将长期重塑城市功能链条。相较于一线城市和低线城市,“准一线城市”有望获得更为充裕的发展机遇。第二,把握“知识红利”。从“准一线城市”内部来看,中轴崛起的关键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知识红利”的集聚效应。因此,拥有大量高等院校或政策上有吸引的中高端人才流入的“准一线城市”,将率先享受“中轴崛起”的时代机遇。(作者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钱智俊系工银国际高级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 1月楼市成交面积下降

    1月楼市成交面积下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19年春节期间,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楼市出现观望现象,部分城市成交量同比下滑明显。主要由于2018年春节期间,一二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带动三四线城市楼市升温,出现返乡置业高峰。2018...
    2019-02-12 08:48
  • 一线城市2019年土地首拍迎来“开门红”

    一线城市2019年土地首拍迎来“开门红”

    日前,北京土地市场迎来新年首拍。经过19轮报价竞争,丰台区花乡9号线郭公庄区域1518-L01地块被京投与郭公庄投资联合体以37.2亿元拿下,溢价率13.5%,最高销售单价不得超过每平方米71087元。最近,北京土地市场已经屡次释放利好信息。...
    2019-01-28 08:51
  • 《2018城市居住报告》发布 新一线租房量持续攀升

    《2018城市居住报告》发布 新一线租房量持续攀升

    在整租还是合租的问题上,显然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报告》调研数据发现,约66%的男性与70%的女性愿意选择合租,但实际上,9大城市中,只有重庆的整租率超过一半,达到53.6%。租金压力令大多数人只能合租的原因。从房租收入比可以反映...
    2019-01-25 09:06
  • 2018年12月份一线城市住宅价格涨跌互现

    2018年12月份一线城市住宅价格涨跌互现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了2018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进行了解读。
    2019-01-17 11:08
  •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竟连续反弹?广州更是领涨全国 这是什么信号?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竟连续反弹?广州更是领涨全国 这是什么信号?

    在各地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切实履行城市主体责任的背景下,全国房价总体保持相对稳定。
    2019-01-17 11:03
  • 一线二手住宅挂牌均价跌至5.6万元 北京现急售房直降数十万元

    一线二手住宅挂牌均价跌至5.6万元 北京现急售房直降数十万元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7日-1月13日,百城二手住宅挂牌均价为14884元/平方米,环比上周下跌0.14%;上涨城市45个,平均涨幅0.13%;下跌城市55个,平均跌幅0.03%。
    2019-01-16 17:05
  •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全线下调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全线下调

    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一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涨幅均现回落。四个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全线下调,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均下降0.2%,...
    2019-01-16 10:00
  • 2018年12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跌互现

    2018年12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跌互现

    二、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累计平均涨幅比上年同期均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累计平均涨幅与上年同期相同,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回落12月份。
    2019-01-16 09:49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