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5个关键词明确资本市场改革方向和目标,“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也激活各方对2019年资本市场发展的想象。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即将过去的2018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尽管多种不利因素叠加,但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风险化解取得了新进展。回顾资本市场今年的大事小情,风险化解不停顿、改革推进不停歇、开放跑出“加速度”将被刻在2018年轮上。
股权质押风险曾被市场人士视为今年市场的“头号风险”。针对市场风险情况,各个金融部门联手“排雷”:
证监会出台措施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基金、合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分别或联合组织新的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
银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人民银行牵头推出相关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等措施。
随着各项措施的陆续落地,沪深两市没有出现大量股权质押爆仓进而平仓的现象,股权质押风险有所缓解。
在资本市场风险化解不停顿的同时,改革推进也取得新进展。
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回购等制度改革效果显现。今年以来,证监会采取多项措施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包括支持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减少简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预案披露要求,试点定向可转债,适度放宽上市公司再融资要求等。
退市、停复牌等制度改革推进基础制度建设。今年7月,证监会出台修改退市制度的决定,11月沪深交易所落地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规则,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长生生物强制退市程序随即启动。同时,停复牌制度改革出台,剑指困扰A股市场多年的任性停牌乱象。12月7日,沪深两市停牌公司18家,首次低于20家。
“监管部门更加注重基础性制度建设,有助于市场生态的改善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说。
值得关注的还有股指期货交易安排的有序调整。12月2日市场期待已久的股指期货“松绑”信息公布,中金所宣布主要股指期货品种的手续费、保证金均下调。业界认为,从长期来看,投资者需要行之有效的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工具,此次对股指期货交易安排进行优化调整,回应了市场对于促进股指期货功能发挥的呼声。
从原油期货成功上市并首次引入境外交易者,到首家外资控股券商落地……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之大有目共睹,走出开放“加速度”的同时稳步推进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瑞银集团12月24日宣布,其对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由24.99%增加至51%,相关股权收购交易于当日完成。这标志着首家外资控股券商落地。
瑞银证券总经理钱于军说:“瑞银证券是中国首家由外资直接投资并拥有全牌照的合资证券公司,我们很荣幸能在中国金融的发展历程上再创‘第一’。”
除了加速布局的外资金融机构,国际投资者的认可也充分肯定了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的努力。今年6月,A股正式纳入明晟指数;9月,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
不能不提的还有A股市场在今年迎来了“外国散户”。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从9月15日开始,符合条件的外国自然人投资者可以开立A股证券账户。本次主要放开两类人员在境内开立A股证券账户,一是在境内工作的外国人;二是A股上市公司中在境外工作并参与股权激励的外籍员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特别是长期资金可以直接投资我国A股市场,有助于形成以价值为主的投资理念,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韩乾说。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表述。从证监会近期透露的信息看,明年工作重点已经明晰。科创板的推进呼之欲出,监管部门将确保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改革。与此同时,强化风险防范、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优化再融资制度、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完善交易制度等都是监管部门推进2019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