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A股寒冬公募仍出爆款 明年哪些产品成吸金之王?

2018-12-25 20:41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分享至

临近2018年尾声,公募基金发展呈现两重天。一方面,股混基金缩水严重,但ETF成为“吸金之王”;另一方面,尽管信用违约风险频发,但债券型基金却迎来一波小牛市。明年的故事如何续演?中证君调研了多家公募基金、银行资管等机构的资深业内人士。

他们认为,明年债牛进入下半场,A股向上空间远大于下跌,应把握债券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以及适时布局权益产品;ETF仍会被基金公司当做吸金利器;公募产品的工具属性会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是亮眼的机会。

1、股债分化行情有望收敛

中证君:2018年股债行情分化,股混基金缩水,债券基金增长,明年产品在准备上会有所倾向吗?

公募人士/银行资管人士:2019年债市进入牛市下半场,同时股市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股债分化行情有望收敛。在固收产品上可能更多考虑结构性机会,例如信用债、可转债、美元债之类,另外也会往权益部分布局,二级债基、偏债混合、长期限封闭的权益产品等。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偏股型基金指数年初至今下跌21%,长期债券型指数上涨6%。从整体规模变化上看,股混基金今年以来规模缩水11.28%,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26.26%。不过对于明年,业内人士认为A股向上空间远大于下跌,股市机会很可能大于债市,转债的进攻属性将会凸显。

2、资管新规将展现更深远影响

中证君:2018年,资管新规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文件成为整个资管行业发展的总纲领。对于公募基金的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未来还会有哪些更深远的影响呢?

公募人士:目前可以预计的是,公募会更着力打造特色权益产品,尤其被动权益产品会进入“寡头”竞争时代,大公司会加强在各类ETF上的布局以及产品的工具属性,加强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合作

今年以来,“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办法”,“券商大集合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影响资管市场主体及产品运作的文件相继而出,意在多维度规范整个市场的运行情况,降低金融的系统性风险。过去,部分资管机构以投资管理之名、行“影子银行”之实的乱象正在被打破,各个金融机构将各归各位,发挥自己的主业优势,资管“跑道”正在被重塑。

3、短债基金火爆销售料将放缓

中证君:今年货基收益创新低,短债基金异军突起。明年还会继续吗?

公募人士:比较难。目前短债基金新发供给已经较多,货币政策也会持续宽松,类现金管理工具收益率很难明显上行,还是要看明年短债策略能不能继续稳定大幅跑过货币基金。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率一路下行,收益中枢从4%下降到3%附近。在此背景下,具有良好短期理财功能的短债基金规模也增长迅速。好买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短债基金一共只有9只基金,但今年以来,新成立了13只短期纯债型基金。规模上今年三季度较去年年底翻了3倍。不过这一趋势在明年可能放缓。

另外,今年规模同样火爆增长的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由于监管对其风险的关注,也不鼓励基金评价机构等公布包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规模的排名数据,因此今年的火爆料也将放缓。

4、养老基金推动公募进入资产配置时代

中证君:2018年养老基金正式问世。除了给公募基金带来一种全新的产品外,还带来什么影响?

业内人士:一方面,各家基金公司将发力养老市场,另一方面,也会推动公募基金乃至资管行业进入资产配置时代。

在首批公募FOF获批近一年后,今年8月,华夏、南方、博时等14家基金公司获得证监会批准发行养老目标基金。华夏基金率先发行首只养老产品,并于9月成立。此后,其他获批的基金公司也陆续发行养老目标产品。养老目标FOF对基金管理人的资历要求更高,设置了一定的封闭期鼓励长期投资,不鼓励过度关注短期业绩

另一方面,资产配置是养老金投资的核心,是养老金长期收益和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11月16日在第二届“养老金与投资”论坛上表示,在全球选择的91个养老基金中,超过90%的基金收益来源差异可以用资产配置来解释,我国社保基金自2000年建立以来,取得了8.4%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其中,大类资产配置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将从投资管理走向资产配置,一方面主动提高及发挥资产配置能力,争夺养老市场,另一方面加强公募产品的工具属性。

5、ETF继续扮演“吸金王”

中证君:今年以来新成立的ETF有37只,为历年之最。尽管A股的下跌令权益类ETF净值一再走低,但仍有大量资金涌入ETF资金。明年这一趋势还会延续吗?

业内人士ETF仍会继续扮演“吸金王”的角色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权益类ETF的总规模达3546.00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404.95亿元,增幅65.62%,部分ETF更是实现了超百亿的规模增长。例如,南方中证100规模较年初增加153.33亿元,易方达创业板ETF较年初增加133.54亿元,华夏上证50ETF较年初增加100.95亿元。随着机构投资者和外资在A股的占比提升,ETF分散风险、低费率等优势凸显,通过ETF进行被动投资越来越被认可

今年以来,在主要指数估值处于底部区间的情况下,不少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持续通过ETF入场布局,这一趋势有望在明年继续延续,被称为公募在资产配置时代的“寡头”竞争。

6、债市信用风险局部延续

中证君:今年以来债券违约的规模和数量显著超越去年,预计明年信用风险会减缓吗?

业内人士:比较难,还是要注意防范信用风险。

在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仍存、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尚需时日的情况下,上半年债市仍将有较好表现。但在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大和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明年依旧有可能加大对僵尸企业的处置,即便货币政策有可能边际放松,部分企业的信用风险依然会加剧,仍需精选个券,看好高评级中长久期的信用债。

7、分级与保本走向消亡

中证君:在监管新规下,分级基金和保本基金年内规模不断下降,纷纷转型。

业内人士:退出历史舞台成必然。

从最新数据看,分级基金的场内流通份额从年初的713.59亿份降到486.36亿份,降幅达31.62%。同时,今年以来有过半的保本基金选择转型或者清盘。可以说,分级基金和保本基金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8、自然人公募继续兴起

中证君:今年以来,已有12家基金公司获批,而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就占了8家。

业内人士:还将继续壮大,并且会倒逼公募基金公司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自2015年2月泓德基金成为国内首家以专业人士作为大股东的公募基金以来,由专业人士设立的公募基金越来越多。这些自然人公募,或投资出身,或就职过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岗。虽然在股东嫁接资源方面可能有所不足,但专业人士对投资和市场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未来由自然人成立的基金公司一定是公募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力量。

责任编辑:梁艳红
相关推荐
  • A股成交持续低迷 多家公司斥巨资“抄底”?

    A股成交持续低迷 多家公司斥巨资“抄底”?

    在A股市场,开展证券投资的公司不在少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有超过140家上市公司存在证券投资的情形,投资金额合计超过5000亿元。
    2018-12-19 08:16
  • 需求不改估值压缩 医药股仍是基金“心头好”

    需求不改估值压缩 医药股仍是基金“心头好”

    12月6日以来,医药板块连续下跌,拖累相关基金净值表现,部分受影响个股被减持。业内人士认为,医药板块高估值逻辑有一定压缩,但需求端确定性仍使部分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个股和细分行业龙头拥有较大空间。
    2018-12-18 07:47
  • A股“跟跌不跟涨”实属错觉

    A股“跟跌不跟涨”实属错觉

    今年以来A股有过两次快速杀跌,一次是沪指创下3587点阶段高点后的2月份,一次是反弹步伐逼近2800点后的10月份,两次沪指跌幅都在10%左右。表面的主要诱因都是来自以美股市场为首的外围股市大跌。
    2018-12-17 20:32
  • 4+7带量采购靴子落地 ,A股医药板块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4+7带量采购靴子落地 ,A股医药板块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今天,整个医药板块市值蒸发了1280亿元。 因为啥?我们先从一则公告说起。
    2018-12-06 21:49
  • A股意外高开低走 私募心态依旧积极

    A股意外高开低走 私募心态依旧积极

    综合机构投资者仓位水平、市场政策面环境、A股估值吸引力等因素,对于短中期A股无需悲观。
    2018-11-30 10:53
  • A股反弹趋势仍在 估值提升动力充足

    A股反弹趋势仍在 估值提升动力充足

    分析人士表示,短期来看,A股反弹窗口期仍然开启,但市场轮动会有所加快。中长期来看,A股估值提升动力依旧充足。目前,美股下跌的边际影响逐步减弱。且相比美股,A股无论从估值还是股价来看,都处于低位。
    2018-11-22 08:14
  • A股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逾32万亿元

    A股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逾32万亿元

    数据显示,沪市1446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1305家公司盈利,占比约90%;141家公司亏损,占比约10%。
    2018-11-02 08:34
  • 986家A股公司前三季经营性现金流改善

    986家A股公司前三季经营性现金流改善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1858家上市公司在三季报披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1.22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6倍。其中,986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
    2018-10-29 08:21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