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王子约 李佳蕴)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经济体量快速增长,企业作为重要的微观主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微观主体在这一过程中也必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企业该以怎样的姿态应对这一变化?
近日,“从大到伟大2.0——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在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时表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在企业层面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将成为未来增长最重要的源泉。“我们的企业需要改变在过去40年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认知和思维定式,真正把价值创造放在单纯地追求规模之上,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和微观基础。”刘俏表示。
刘俏认为,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真正现代意义的企业制度转变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2017年,中国有115家企业进入全球500强,全世界占23%。此外,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形成,在很多层面上做到了非常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但是我们的资本的使用效率开始下滑了。”刘俏说,2017年的GDP增长有5万亿,折算下来意味着依靠4块钱的投资才获得1块钱的实际产出,这说明我们宏观政策的边际效应在削弱,这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他表示,中国企业从大到伟大,核心要义在于提升核心ROIC,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他特别强调,金融资源的配置由市场来主导,实现竞争中性原则,实现金融资源更合理的优化配置。刘俏说,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通过解放思想,释放人的创造力,中国经济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未来中国经济最可行的增长源泉就在于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具体来看,刘俏认为中国未来微观基础的变迁脉络十分清晰。首先需要观念上的改变,从规模至上变成价值创造引领;其次,未来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会发生很大变迁,而这里面最大的驱动力量来自于消费者主权的崛起,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未来的微观基础,这不仅是中国的,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是世界的。
刘俏最后总结到,新一代的中国企业有着国际视野,更愿意承担必要的风险,资本市场的运作也更加纯熟;与此同时,期望相当数量的传统领军企业也会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蜕变,成为价值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