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衣韵潼)筹划5个月,愿景终成空。12月16日,万通地产(600246)公告称,因重要法律、商业安排未能达成一致,以及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终止收购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恒电源”)78.284%的股份,总计约31.7亿元的进军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就此“流产”。
终止收购,公司风险加大
7月30日,万通地产首次就收购计划进行披露,拟受让星恒电源第一大股东泉州市启源纳川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所持64.897%的股权、第二大股东苏州晟迈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所持6.720%的股权以及第四大股东陈志江所持6.667%的股权,最终实现对星恒电源的控股。
根据财报显示,星恒电源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俗。从2014年至2017年,星恒电源实现总营收从3亿元到14.36亿元的梯度跨越,净利润由1315万元上涨到2.02亿元,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电池的二次寿命和梯次利用,在新能源汽车和轻型车市场备受瞩目。
而万通地产的境况则大不如前。由于近两年土地储备严重不足,万通地产待开发土地面积从2015年的56万平方米直线下降到2017年的29.28万平米,其向商用物业转型的尝试也并不顺利。此次收购计划的终止,对万通地产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对中国财富网表示,万通地产当前的收购与其战略转型有关,收购失败在增加额外成本的同时,还带来了许多其他风险。“首先,投资失败将引起相关投资者的质疑,后续如果重启收购,万通地产势必将面临更多阻力。其次,此类收购失败会加大后续各类竞争者的积极涌入,星恒电源的项目将引起其他同类企业的意向收购。最后,万通地产若短期没有明确的其他收购计划,将很容易对未来业绩和股价形成利空影响。”
房企转型,未来如何布局?
据了解,类似万通地产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尝试已不是业界首例。2018年以来,房企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金额已逾百亿。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对中国财富网表示,“造车”是房地产企业在当前寒冬状态下的一种多元化举动。
“汽车作为实体经济产业中利润水平相对较高的产业,与房地产有着极大的相似度,因此相比其他对房地产来说更为陌生的行业,入手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会相对容易一些。”江瀚说。
严跃进认为,从政策层面看,汽车行业发展所受到的支持力度很大,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跨界案例屡见不鲜。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万通地产收购失败、恒大与FF对簿公堂、华夏幸福退出相关新能源电池制造领域等在内的失败案例迭出,似乎预示着房企跨界“造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那么,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到底该如何布局?
严跃进指出,“大型房地产企业做汽车,一般是在房地产业务本身做得比较好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产能输出;而万通地产近两年在地产业务上的力度不大、反思不够,盲目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自然也容易失败”。
江瀚表示,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产业跨界”或者“多一条腿走路”是必须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连贯性,借助自己的原先优势,在跨界的时候实现降维打击。“比如说将力量集中到房地产上下游的各个产业做出相应布局,才有可能是房地产企业本身的业务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