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 >  正文

日本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2018-12-11 09:59 来源 :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薛瑾

分享至

日本内阁府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日本GDP同比萎缩2.5%,创四年来最大萎缩幅度,家庭消费支出依然疲软,资本支出则创自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季度降幅。市场普遍认为,日本经济明年进一步放缓几乎已成定局。这组数据不仅暗示了日本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而且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受担忧情绪影响,日本股市在数据公布当天跌超2%创6周收盘低位,日元汇率也出现下跌。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2018年第三季度,日本GDP同比萎缩2.5%,环比萎缩0.6%,萎缩幅度超出预期。细分来看,资本支出环比下降2.8%,家庭消费环比下降0.2%,公共投资环比下降2%,出口环比下降1.8%。其中,资本支出的下滑程度严重超过经济学家的预期,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复苏和实现通胀目标的一大风险性因素。牛津经济研究院Stefan Angrick称其或暗示了企业投资周期的见顶。

据经济学家分析,从2016年起,资本支出一直是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一大主要动力和亮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自动化技术投入,对人口老龄化下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项支出的下滑,在全球经济降温、贸易形势趋紧、企业盈利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显得格外令人担忧。资本支出下滑和经济放缓还构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后者可能使企业进一步削减资本支出计划,从而进一步减少经济增长动力。

日本券商日兴证券首席市场经济学家Yoshimasa Maruyama等“乐观派”认为,这组数据需要一些“再评估”式考量,三季度经济数据不及预期,部分原因是该季度内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企业供应链和消费需求造成了扰动,随着“暂时性影响因素”的消退,四季度经济增长料将出现反弹,且经济增长的整体趋势是继续的。彭博经济学家则指出,无论第四季度日本GDP实现反弹还是继续萎缩进入技术性衰退,明年日本经济增长都将进一步放缓。

还有分析指出,虽然自然灾害等一次性因素的影响四季度会消退,但出口下滑也表明全球贸易局势也是阻碍日本经济复苏的又一大障碍。而全球贸易局势的不明朗,让日本这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增长前景面临着很大负面压力。

另外,日本居民消费同样疲弱,缺乏明显走强信号。日本内阁府日前公布的最新家庭消费支出数据显示,10月日本家庭消费支出连续两个月下降,实际工资已经出现连续3个月的负增长。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高级市场经济学家Shuji Tonouchi称,工资即使出现轻微增长,也不足以覆盖生活成本的升高,这让家庭消费支出增长受到了限制。而消费的疲弱,反过来让企业不敢轻易提高商品售价,因为此前长期低增长和通货紧缩,让日本的消费习惯对价格十分敏感,从而妨碍了日本央行2%的通胀目标的实现。

通胀目标决定货币政策走向

投资、出口和消费的放缓甚至萎缩,让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为了刺激经济,日本的货币政策料将继续维持宽松状态。此前一周,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和副行长田部昌澄均发表讲话,分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预期,其面临的风险,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

黑田东彦近日指出,日本经济正在“温和扩张”,但由于通胀目标还未实现,继续当前的宽松政策仍是日后货币政策的重点。他认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举措直接或间接伤及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产业链,让日本经济复苏在今年下半年面临了较大的外部风险。日本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而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着来自贸易局势等方面的风险,这些“外部风险”或给日本经济带来负面冲击。

田部昌澄5日也表示,日本经济正在温和扩张,物价也稳步上升,伴随着实施了五年半的量化质化宽松政策(QQE),日本目前仍处在经济复苏阶段。经济复苏带来了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降低了失业率;同时物价水平也保持了正向增长率,结束了QQE前长期的紧缩时代。但他表示,目前日本的通胀率约为1%,距离2%的目标,才实现了一半。如果经济再次面临下行压力,则有可能回到通货紧缩状态。因此,日本央行将继续推行大规模宽松政策,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手段,继续推行QQE,以刺激经济、实现通胀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现推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手段,是其QQE货币政策框架的核心之一。今年7月底,日本央行曾宣布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灵活性,通过政策微调支持大规模宽松政策以“可持续的方式”推行,包括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1%,同时通过持续购买长期国债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在0%左右,并允许其根据经济形势和物价水平等出现一定程度波动。在日本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两位央行行长的表态说明,日本不会过早退出宽松,其在结束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