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创新挑战金融安全 监管科技亟待大发展

2018-12-06 06:50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欧阳剑环 赵白执南

分享至

多位专家5日在“2018北京金融安全论坛”上表示,随着科技驱动的各类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安全正面临新挑战。为此,应搭建安全防范体系和应急体系,大力发展监管科技,提升金融监管效率,建立、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安全面临新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介绍,全球正在孕育第四次科技革命,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正逐渐构成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将在这些基础设施之上运行。2016年至今,金融科技站上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有数据显示,我国金融科技的直接投资位列全球第一。新科技有望与金融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带动我国金融科技快速进入下一阶段。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认为,金融科技本质上是对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供给模式的改变,但一些技术的发展还处于探索和成长阶段,其风险不容忽视。

“随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科技驱动的各类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金融账户和数据的关联性、交叉性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和产品上线交付的速度持续加快,各类金融资产的转换更加便捷高效,金融活动的实时性越发明显,同时金融风险构成的交叉性和复杂度日益凸显。这些变化将给金融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也对金融风险防范的穿透性、精准性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避免伪创新和乱创新

“金融科技发展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己任,把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普惠水平、提高金融风险管控能力、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评估创新价值的基本标尺。”李东荣称。

李东荣认为,金融科技发展既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也要紧密结合业务需求。要将金融科技创新放在一个更长的经济周期内去观察和检验,并审慎选择相对稳定成熟、与业务发展契合度较高的数字技术,明确合作各方的责任划分和管理要求,科学制订和实施技术应用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在陆书春看来,可以通过建立试错容错机制、开展测试验证试点等方式充分把握风险短板,搭建好安全防范体系和应急体系,有效保证安全发展的动态平衡。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要在多层次金融市场和体系中找准定位,既不能超出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去过度创新,同时也要避免那些以创新为名头开展的一些“伪创新”和“乱创新”。

此外,黄震认为,金融科技也可以在助力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所作为,运用金融科技联动监管化解金融风险。

李东荣表示,要大力发展监管科技,监管科技是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方面,也是应对金融科技挑战的重要举措。应该按照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方向要求,推动金融监管与科技深度融合,依托数字化监管协议、实时化数据采集、智能化风险感知等科技手段,优化金融监管流程,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对于如何平衡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难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建议,一方面应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的研究储备;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监管体系,共同呵护和推动数字经济模式下各类业务的创新和稳健发展。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专家认为,在技术变化的当下,需要提升金融监管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需要高度动态化、智能化的监管,同时要加强对新风险的识别能力,建立、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金融风险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可以进行风险管理。一是事先,主要是通过期货特别是金融的期货期权市场,事先对冲或套保,把可以预想的所有风险通过金融工具转移出去。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推出大量期货品种和期货市场,以应对之前这方面工具欠缺的问题。二是事中,主要通过风险缓释,例如近期央行推出了CRM(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力求把过去通过终止交易、停止市场运行的方法改变为在持续交易中缓释风险。

对于事后,王忠民认为,要通过“风险隔离”的方式,把已经发生的风险从原有机构中隔离出来。对剥离出来的风险,采用组建SPV(特殊目的管理公司)的方法加以处置。具体而言,政策方面,应当让SPV随时都可以进行工商登记,并给予免税优惠,将现有金融工具向SPV开放。在信息透明对称的情况下,将风险在市场当中再交易、再运行,就可以完成一次风险接纳、再估值和处置。完成风险处置后,SPV应当解体。

北京市副市长殷勇表示,要加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增加一线监管力量的配置,增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派驻机构对地方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参与度。

此外,要切实落实好微观制度方面的设计。陆书春表示,包括数据治理、技术合作外包等方面的制度,要建立健全业务、网络、技术数据等各领域各环节微观的制度体系,还应通过绩效考核、测评认证、审计等手段提高微观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责任编辑:梁肖廷
相关推荐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启幕 商业银行或迎新一轮增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启幕 商业银行或迎新一轮增资

    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如果面临更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商业银行或将增资。
    2018-12-04 09:28
  • “纾困+减持”惹争议 配套监管待完善

    “纾困+减持”惹争议 配套监管待完善

    近期,在市场环境较为低迷的情况下,纾困概念股迎风直上。但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在被明确为纾困对象后,股价迅速上涨甚至连收涨停,随后大股东乘机减持,甚至出现清仓式减持,又使得公司股价承压。
    2018-12-04 08:01
  • “加强版”金融监管新规发布 将填补监管缺漏

    “加强版”金融监管新规发布 将填补监管缺漏

    中国重要的金融机构,将正式迎来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额外监管。11月27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这是对金融机构监管的"加强版"。
    2018-11-29 15:00
  • ​金融科技越走越近 专家建议监管也要及时跟进

    ​金融科技越走越近 专家建议监管也要及时跟进

    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提供金融服务产品,进入金融服务业,创造的新的业务模式,比如阿里、腾讯,他们几乎囊括了支付、贷款、保险、支票、账户等银行的业务版图。这类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独有的渠道积累了大量用户,一方面为金融创新和金融...
    2018-11-17 15:30
  • 36岁券商研究员猝亡!讲述金融人真实生存状态

    36岁券商研究员猝亡!讲述金融人真实生存状态

    有人说,这是金融从业者的宿命——用命来换钱。也有人说,工作强度是每个个体自己的选择。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采访了十余位金融从业者,从中选取四位,请他们为大家讲述金融人的真实状态。他们33-45岁不等,他们既有卓然的工作...
    2018-11-15 08:01
  • 监管发声壳股降温 炒作“盛宴”难持续

    监管发声壳股降温 炒作“盛宴”难持续

    10月下旬以来,壳股上演了一出“盛宴”,相关概念指数涨幅超过20%,不少游资现身壳股参与炒作。不过,深交所13日晚间发声彰显监管立场,壳股、ST概念股应声下挫,龙头股恒立实业也打开涨停板。
    2018-11-15 07:49
  • “激发市场活力”政策落地!交易所不再“窗口指导”,量化投资、游资大户自主交易的春天来了?

    “激发市场活力”政策落地!交易所不再“窗口指导”,量化投资、游资大户自主交易的春天来了?

    11月2日,上交所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审慎评估并适度调整交易监管措施。这是继10月30日证监会发布盘中三点声明之后,监管层再次发声强调优化交易监管,规范市场环境。
    2018-11-04 09:17
  • 统一监管标准 私募资管细则力促行业回归本源

    统一监管标准 私募资管细则力促行业回归本源

    专家认为,《资管细则》是一项承前启后的规则,既保留和整合了过往各类规章、制度和行业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又针对近期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新的调整和规范。它将成为未来指导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的基础性文件,有效...
    2018-10-24 08:11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