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近尾声,今年债券市场最大的“黑天鹅”其实是在一片悲观声中出现了“债牛”。但从历史上看,债市通常是牛短熊长,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局做好预案未尝不可。华泰证券张继强团队的最新研报回顾了历史上典型的几次债券牛转熊案例。他们认为,目前债市的趋势尚未根本逆转,但配置价值弱化,投资者须保持灵活性,更多寻找“洼地”机会。
中国债券市场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四轮典型的债市牛转熊,分别发生在2007年、2009年、2013年和2016年。尽管以上四轮债市牛转熊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历史也不会简单重演,但宏观基本面好转、企稳都是这四轮债市牛转熊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有所 修复之后,货币政策重心才开始向控制总需求、通胀或者防控金融风险转移,进而引发债市行情的逆转。
张继强团队认为,目前宏观经济仍有惯性下行的压力,外部风险尚未解除,房地产下行趋势出现,基建力度难以力挽狂澜,宏观经济悲观预期也尚未明显修复,因此债券市场尚不具备牛转熊的前提条件。但居安思危,由于估值安全垫明显弱化,配置价值正在淡化。因此,后市尤其需要关注宏观经济基本面企稳信号的出现。当前投资者不宜逆势操作,但需保持一定的灵活性。短期看,三大“洼地”当中,久期策略弱化,挖掘民企、地产债机会仍是重点,转债短期交易和战略性埋伏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