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在构建世界级大湾区的背景下,粤港澳三地保险的互联互通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日前,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赖军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资金、资源、人才、信息会有更好的流动或者融合,会有更大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保险行业能提供资金和保障两个方面的支持。同时,专业性的公司在一些领域必然会有更大的舞台。
融合:提供资金和保障
证券时报记者:未来保险行业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变革方面有哪些契合点和发力点?
赖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希望粤港澳几个地区能融合发展,希望资金、资源、人才、信息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流动或者更好的融合,会有更大的市场、更优的人才和更多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保险行业能提供两个方面的支持。
一个是资金。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有长期稳定的资金。在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险资金将非常愿意参与。
另一个是保障。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本源,在人、财、物的交流过程中,无论是在财产的保障,还是意外、医疗、养老等保障方面均希望通过保险实现无缝对接。保险公司可在当中提供本职工作的贡献。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未来,保险市场可能有更多的融合,比如,借鉴香港成熟保险市场的理念,让内地投保人、保险公司建立一种更有利于双方公平的契约精神。
互补:专业性公司机遇
证券时报记者:保险公司在为粤港澳三地企业和居民提供便利、高效的跨境保险服务方面有哪些机遇?
赖军: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对于三地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可以服务大湾区所有的客户,市场无疑是更大的,但是最关键的是怎么互补,或者互相取长补短。
这一过程中,专业性公司在某些领域会有更大的舞台。比如像招商信诺这样在健康保险领域拥有专长的公司能在三地融合或互补过程中发挥作用。当然,在香港、澳门等其他地区也有专业保险公司,有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特长。
市场更大的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地方的特点,因为每个地方消费者本身的人员结构、偏好都不一样。随着大湾区的开放,更要了解各个地方客户的不同特征,提供针对性的产品,才有可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他资源方面也可实现互补。比如医疗资源,国内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反而更有经验;养老资源方面,香港、澳门的相对稀缺,可以和内地养老产业实现互补。
科技:内地向港澳输出
证券时报记者:在大湾区建设中,内地保险公司的科技创新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以及推动服务方面有哪些作用?
赖军:在粤港澳地区,深圳是一个极具科技创新活力的城市,有腾讯、华为等优秀的科技类公司,科技创新方面的探索比其他城市有更多的资源优势。因此,在关于科技、科技创新方面,反而是内地保险公司可以向香港、澳门输出。
国内保险公司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创新反而可以覆盖和推广到香港和澳门地区,可以向他们推广一些创新的手段和技术。此外,内地的支付手段也更便捷,比如,招商信诺在跟腾讯合作,通过科技手段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已经合作了一年多。我们的科技创新主要从服务客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销售保险的角度出发。研究的方向是怎样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简单、更加安心的服务。
当然,香港、澳门的保险公司有大量的基础数据,经营保险的历史也更久,在这个过程中也可提供很多的互相协调或者帮助,互相促进。不过,客户数据的共享需要政策层面的协调,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