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业内人士详解信用保护工具

2018-11-04 14:33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孙翔峰

分享至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首批交易所信用风险保护工具近日落地。业内人士表示,该产品属于一种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金融机构可以在相关企业债券发行时,提供针对该企业的信用保护工具,以起到提升投资者信心、促进发行、改善融资效率的作用。

为民企融资加“保险”

“一般情况下,民企的信用评级相对较低,发债成本较高,第三方机构通过发行信用保护工具,可以将民企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行转移,等于是针对相关债券买了‘保险’。”一位熟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银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近期国泰君安成功完成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信用保护工具合约,参考实体为民营企业红狮集团。红狮集团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2018年扶贫专项公司债券时,国泰君安作为其主承销商,为了进一步提高发行成功率、管控发行成本,为红狮集团设计了“债券发行+信用保护工具”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从具体落地实施上看,国泰君安是信用保护的卖方,通过卖出该信用保护工具承当了一部分信用风险;红狮集团2018年扶贫专项公司债券的投资人之一,浙商基金则成为了该信用保护工具的买方。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证券部董事总经理、结构金融业务主管王焕舟表示,“债券发行+信用保护工具”的业务模式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红狮集团本期债券发行效率大幅提高,簿记日提前4个工作日,全场认购倍数高达3.3倍,最终发行利率为5.5%,处于发行区间下限。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

“交易所推出信用保护工具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和因为融资难而导致的违约频繁给出了解决方案。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非担保公司的金融机构终于可以通过信用保护工具,直接参与到解决民企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中去,而且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中信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中信证券于当日完成交易所市场首批信用保护合约交易。相关债券为由中信证券主承销的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18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债务主体和债项评级均为AA。此次参与中信证券信用保护工具的投资者涵盖机构和产品等多种类型的交易主体。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境内债券投资者多为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一般都较低,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意味着债券市场深度不足——企业一旦出现流动性问题,二级市场上债券价格下行将导致更多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出于止损的原因纷纷抛盘,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再融资难度大幅提升,流动性危机快速传导。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信用保护工具的推出正是时机。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投资企业债务工具的同时,与国泰君安等机构开展信用风险保护工具业务,可以化解投资者对该企业信用方面的担忧,从而帮助企业提升市场信心。”国泰君安相关业务人士表示,国际和国内相关经验表明,合理使用信用风险保护工具,对完善价格发现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市场信心和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具备较大的作用和价值。在当前情况下,探索和推动信用保护工具业务对服务实体经济具备重大意义和实际需求。

中信证券表示,信用风险保护工具的推出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通过灵活运用信用衍生产品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创业企业;二是有利于信用风险的优化配置,推动债券市场乃至金融体系平稳发展;三是有利于证券公司更好管理自身和客户的信用风险,提高证券公司整体竞争力。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 证监会组织开展交易所债券市场信用保护工作

    证监会组织开展交易所债券市场信用保护工作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11月2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组织交易所开展采用信用增进工具,减少投资者购买债券的顾虑,首批推进苏宁电器等四单民营企业的债券保护措施。
    2018-11-02 16:26
  • 巴曙松:信用风险蔓延是因为缺乏金融基础设施

    巴曙松:信用风险蔓延是因为缺乏金融基础设施

    2018年以来,各类工商企业现金流普遍趋紧,违约事件、尤其是公开市场融资渠道的违约事件显著增多。截至7月26日,2018年公开市场确定违约的债券已达23只,涉及14个企业主体;其中11个企业主体为今年新增的违约主体。
    2018-07-26 20:20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