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财经观察:“一带一路”为全球化续航注入新动力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启动5年来,通过有效促进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产能合作、强化贸易投资等,不断培育和提升各国“供给能力”,催生新需求,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力。
近日,在埃及苏伊士运河之畔的泰达工业园,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年产2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投产时间比原计划提早了4年。该项目的投产不仅推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升级,也带动了上游物流运输、矿产开发、工业制造,以及下游化工、风电等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5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0余个,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可以弥补中国的伙伴国长期存在的巨大基础设施缺口,扩大贸易,增加就业。
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通过对外投资和产能合作,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逐渐形成联动式发展和生产链。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表示,“一带一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便利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深化各国在供应链上的合作,堪称“21世纪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改变过去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为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提供融入全球化的接口,帮助相关国家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经济现代化,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
中国电建在老挝投资开发的南欧江梯级水电项目,让30岁的当地人艾力克和他的家庭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艾力克原本收入微薄,家庭贫困,自从到南欧江项目的电站工作后,他换了房,买了车,还迎来了第二个孩子。艾力克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建设给当地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居民经济收入带来了很大改变。
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下属援助行动调查追踪机构最近发布报告说,中国资助的发展项目,特别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溢出效应,减少了项目参与方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和发展不平衡。
巴基斯坦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意义在于为世界发展提供了包容的发展模式。在这个倡议下,没有国家会落下,所有人都将融入其中,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一带一路”将令每个人都获益。
5年来,“一带一路”通过推动相关国家扩大市场开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不断推动提升全球供给侧管理水平和全球治理能力,为各参与国搭建了一个实现合作互利、共同发展的平台。
截至今年9月初,中国已与105个国家签署12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6份合作文件。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经济学高级讲师盖里雄·伊基亚拉指出,“一带一路”致力于加快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倡导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了零和竞争思维,有助于持续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秘鲁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米格尔·罗德里格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形势提出的新发展模式,它将在促进贸易和投资、推动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执笔记者:邹多为、欧阳为;参与记者:章建华、韩茜、应强、涂一帆、周良、王可佳、马曹冉、刘天、周星竹、张启畅、于涛、金正、卢朵宝、王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