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号精选 >  正文

30多家银行争发节日特供理财产品,究竟哪款适合你,小编帮你算算账

2018-10-01 14:04 来源 : 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骄

分享至

今年国庆长假前的两天正好赶上周末,股市共有9天休市,投资者为了充分利用好这9天时间边玩边赚钱,可谓绞尽脑汁。

同时,银行抢占“双节”先机,纷纷推出节日特供理财产品,一些带有“国庆专属”字眼的产品蜂拥而至。由于这些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较高,颇受投资者追捧。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小编这就帮您算算账。

38款产品在售

节日专属理财收益率偏高

据国内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统计,截至9月29日,银行发行的中秋和国庆的节日理财产品共87款,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9月30日仍在售的有38款,募集期结束日均在国庆假期结束后,没来得及购买的投资者仍然可以选择最符合自己投资诉求的节日理财产品。

发行数量最多的银行为长治潞州农商行和民生银行,分别为16款和12款。其他银行在售的节日理财产品数量均为个位数。

从收益率来看,节日专属的理财产品普遍比在售的同类产品收益率略高一些。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9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9%,而节日专属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5%,比普通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高了0.06个百分点。

而反观去年同期,节日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92%,今年的中秋和国庆节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了0.27个百分点。至于背后的原因,与今年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率走势下跌有关。

论收益率来看,今年的中秋、国庆专属银行理财产品中,广东华兴银行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达到了5.7%;其次是华融湘江银行和盛京银行,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仅有5家银行。

以上表格为:中秋和国庆专属节日理财银行明细  图片来源:融360

在以上榜单中收益率排名第一的广东华兴银行,近日发行了一款“映山红理财”稳盈 1 号2018070期(国庆专享)人民币理财产品,认购起点10万元,认购期限为365天,申购期从9月28日至10月8日,其业绩比较基准年化预期收益率高达 5.70%。

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盛京银行,其推出的“红玫瑰智盈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2018507期(国庆特供),认购金额为10万元,产品期限139天,预期收益率为5.2%,在其APP热销中。

记者注意到,相比全国性银行,地方性中小银行发行的节日专属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高,占据榜单大部分席位。但从发行量来看,民生银行推出了12款双节专属理财产品;广发银行有4款;华夏银行有4款、农业银行有4款等,对于青睐于全国性银行的投资者而言,选择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其中,华夏银行“升盈177天”(国庆节特供101号)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4.86%,20万元起购;“升盈135天”(国庆节特供101号)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4.83%,5万元起购。

平均期限拉长

90天以下产品难觅

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节日理财的平均期限为188.82天,比去年同期延长了43天。由于资管新规的要求,“规定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在过渡期内,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也逐步向新规靠拢,因此目前银行发行的节日理财产品期限绝大多数都在90天以上。

单看国庆专属的理财产品,仅有1款产品的期限在90天以下,为成都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天府理财之“增富”理财产品(国庆专享)。

对于年底想要“买买买”的投资者来说,可能就与节日理财无缘了。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从产品结构上说,节日理财基本都属于非结构性产品,它对应的一般是基础金融资产,风险和收益均比较低,且相对稳定,这也意味着最终实际收益率能达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较大。虽然期限拉长,但相比普通理财的收益率还是具有明显优势。

看准计息日谨防资金“站岗”

理论上,节日专属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普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偏高,但投资者要注意这些节日专属理财产品的募集时间或者起息日。

比如,正在募集期的38款国庆专属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募集结束日均在7日或8日,假如在国庆节之前就购买了,投资者的资金将有一周多的时间“站岗“。

以上述广东华兴银行发行的“映山红理财”稳盈 1 号(国庆专享)理财产品为例,募集期为9月28日至10月8日,如果第一天发售就购买,资金“站岗”长达11天。

原来精明的银行早就在募集期和起息日上打好了小算盘。“我们就指望过节客户资金‘站岗’带来的沉淀资金。”不少银行理财经理透露。小编不禁感叹,“买的不如卖的精”啊!

因此,融360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可在募集期结束当天或之前一天购买节日理财产品。而国庆期间暂且投资货币基金或现金管理类的开放式产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资金效率最大化。

当然,有的节日理财产品销售火爆,可能没等到销售结束日,就已经被抢购一空,这就需要投资者自己进行衡量了。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