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巴曙松:银行资管子公司要避免成为又一个公募基金

2018-09-27 15:54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毛超   原创

分享至

中国财富网讯(毛超)2018年上半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和七月份资管新规配套文件发布,对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提到了商业银行如果要开展资管业务,必须设立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同时,中国受监管的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达126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占比23.44%,规模最大。在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有所放缓,规模达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作为其他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最为重要的委托,对资管行业的影响举足轻重。

银行理财的转型,成为推行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文件所面临的最为重要、也是难度最高的一个环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资管新规对银行设立资管公司做出要求?未来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趋势是什么?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将面临什么挑战?中国财富网带着上述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中国财富网: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攀升,2017年的规模就已经接近30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监管仍不断提出新要求的原因是什么?

巴曙松:回顾历史,中国银行业的资管业务可以说一直在探索和调整中发展。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业务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2010年银信业务被叫停,部分银行为了回避监管转而使用在当时来说还没有准确信息披露的资金池模式。2013年表内额度紧张、资本约束加强促使银行加大理财业务发展力度,理财规模迅速跃升。但刚性兑付、多层嵌套、资金池运作、大量非标资产投资等问题的存在,使银行资管业务更像是由监管套利驱动的工具;而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资理念,培养主动管理能力的监管目标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资管新规的推出是资管行业监管框架的历史性的大变革,而银行资管是其规范的主要对象之一。新规要求打破理财产品刚兑,实现净值化转型;并且严禁资金池;同时限制嵌套层数,压缩资管产品的杠杆空间。银行当前的资管模式难以为继,在这个银行资管亟待转型的风口,设立资管子公司的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财富网:如何评价资管新规及配套文件对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要求?

巴曙松:发展银行资管子公司,既是政策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一是实现风险隔离,有利于净值管理、打破刚兑。目前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更多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长期来看,设立子公司可以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和传统的存贷业务之间建立风险防范屏障。

同时,很多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会将其与银行其他存贷业务相混淆,加大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的难度。将银行资管业务独立出来,可以使投资人真正理解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的区别,方便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打破理财刚兑。

二是将完善银行资管业务的交易主体地位和体制架构,拓展资管业务边界。中国银行业拥有可观的理财产品规模,但其资产管理部门无论是和国外银行的资产管理子公司相比,还是和国内较具规模的公募基金公司相比,在人员数量、激励机制上都有较大差距。

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可以为其理财业务提供独立运作的平台,使得资管业务在产品设计、风控、投研管理等方面更加专业化、在人员聘用、考核激励、运营模式上更加市场化。更深远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也有利于资管业务自身的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交易主体地位和体制架构,并有效防范化解主体风险,符合国际通行原则和业务发展规律。

三是统一监管框架和规则,防止监管套利。在政策监管层面,资管子公司的运作形式也意味着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具备了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在账户开立和托管、产品投资等方面获得平等准入、享受监管方面的公平待遇。统一监管标准,减少监管真空和套利,避免银行将理财业务作为调节资产负债表和监管指标的工具,防止指标造假和监管数据失真,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

中国财富网:在银行设立子公司、实现资管转型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巴曙松:资管子公司的设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资管新规要求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当下,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既不能延续过去“表外银行”的惯性思维,又不应简单成为公募基金的翻版。

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银行主要面向社会公众并拥有大量企业债权,其资管产品大多为公募产品,投资标的多局限于债权类资产。而标准化股权、高风险的另类资产则银行目前仍然需要逐步熟悉;加之银行资管的人员配备和激励机制尚待完善。因此,银行资管子公司的投研能力与成熟的公募基金相比还并不具有优势,其资管产品的投资资产丰度也不如创新活跃的主流券商。在此之前,中国的银行理财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机构间常陷入恶性收益率竞争中。

在国际成熟市场上,全球领先的资管机构往往都有各自的有竞争力的所谓王牌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例如,摩根大通在主题化投资管理领域独树一帜,太平洋投资被称为债券之王,Vanguard的低成本ETF基金获得巴菲特的亲自推荐。

目前看来,相对来说,券商、基金较为擅长标准化证券资产的投资与管理,银行则相对擅长标准债券、非标债权等资产投资,至少在现阶段,投资资产类型之间有一定的错位,竞争领域有所不同。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后,首先需要对自身的资产管理业务如何开展进行战略性的定位,明确自身在资管市场上所扮演的角色并确定与之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利用优势资源、强化核心竞争力,与其他资管机构展开良性竞争。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