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 >  正文

海外半导体掀回归潮 A股公司“蛇吞象”组团竞购

2018-09-26 08:20 来源 : 证券时报        作者:阮润生

分享至

经过前期中资高歌猛进式收购,近期二级市场上开始了密集资本运作,海外半导体回归已掀起热潮,按照wind口径,2018年半导体行业(买方) 董事会预案已披露的交易总价值,已超过1400亿元。与以往上市公司定向参与收购不同,本轮这些“海归”半导体标的遇到多元追逐,无论是安世半导体还是豪威科技,这些巨型半导体标的都引发了上市公司组团竞购,产业基金领投配合国内龙头企业落地成为主流模式,而在政策严监管和市场波动背景下,产业资金还需要严控实际控制权不易主,小心设计交易架构,应对二级市场以及供应链等风险。

上市公司抢拼份额

本轮“海归”半导体标的资本运作有些不寻常。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梳理发现,面对行业龙头标的,收购主体从“私人定制”变成了多元参与,上下游、行业内外企业都会角逐,并且上市公司往往会与产业基金“组团”,参与竞价收购。

以长电科技为例,2014年公司杠杆收购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同行新加坡星科金鹏时,就联合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简称“大基金”),从私有化到后续整合全程参与,通过收购一举跻身全球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环节第一梯队。

相比,近期风起云涌的半导体收购先由中资财团私有化,然后由产业基金配合拿下,上市公司接棒运作,原资方退出,而这也为“全员”竞标留有余地。最明显案例莫过于闻泰科技拟收购安世半导体。

2017年2月,建广资产所组成的中国财团斥资27.5亿美元完成收购恩智浦剥离的标准产品业务,成立了安世半导体。据介绍,安世半导体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为世界一流的半导体标准器件供应商,专注于逻辑、分立器件和MOSFET市场,客户有博世、华为、苹果、三星等公司。

这笔国内半导体史上最大一笔海外并购,首次“征婚”在今年3月15日,合肥芯屏在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转让所持合肥广芯49.37亿元财产份额,相当于所持合伙权益的7成,对应持有安世半导体部分股份,拍卖底价70亿元。

为了完成收购,建广资产和Wise Road Capital Ltd(智路资本)作为基金管理人、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多个专项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企业,构建了三级架构,通过境内的合肥裕芯控股有限公司,以78.39%持股比例控制设在香港的SPV裕成控股有限公司,从而控股最新安世半导体,即对应恩智浦标的。

从股权关系来看,合肥广芯主要资产是所持有的合肥裕芯42.94%股权,也是合肥裕芯的单一大股东,而合肥裕芯持有裕成控股78.39%股份,对应后者进而持有安世半导体全部股权。

这次转让引发了诸多产业资金组成联合体竞相角逐。

东山精密最早公开表态,甚至在“征婚”发布前,即2月28日,东山精密就公告准备组成联合收购主体,其中上市公司出资额预计不超过1.5亿美元。之后,东山精密还拉来了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外援,共同成立总规模约为40亿元的产业基金,着手购买挂牌的合肥广芯合伙权益。

不过,本轮竞标却是闻泰科技成功“迎娶”安世半导体。4月闻泰科技全资孙公司合肥中闻金泰半导体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合肥中闻金泰”)与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南城投”)、上海矽胤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受让上述合肥广芯项目转让。

5月,双方签署产权转让合同显示,联合受让体将以114.35亿元对价出资受让合肥芯屏持有的合肥广芯约49亿元财产份额。据推算,这个出价较原始股东出资溢价1.32倍,而安世半导体估值更是高达约334亿元。经营层面上,闻泰科技实际控制人张学政已在合肥裕芯担任董事。

作为A股手机ODM龙头,闻泰科技方面采取增资和股东借款、债券出资等方式,分步置入标的资产。即上海中闻金泰与云南城投向合肥中闻金泰出资、提供股东借款方式,支付了首笔价值57.17亿元转让款;9月,上海中闻金泰再采用现金和债权结合增资合肥中闻金泰58.53亿元,完成第二笔转让款。

目前,张学政还通过合肥广讯持有裕成控股12.22%股份,交易完成后,按照持股比例折算,闻泰科技将合计持有裕成控股3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集邦咨询半导体分析师张琛琛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闻泰算是下游ODM企业往上游并购IC厂商模式。如果能并购成功,将提升上市公司附加值和核心价值,横向拓展业务,进入高速成长的汽车电子领域。

除了合肥裕芯,持有裕成控股21.61%的JW 基金也着手了合伙份额转让,引发了银鸽投资和旷达科技竞相争夺。旷达科技一度胜算在握,今年1月13日收到智路资本的邮件确认,公司披露所提交方案遴选排名第一,当月两次机构调研中也表示看好标的在汽车电子等行业领先地位,切合公司聚焦优势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长期发展思路。但是,最终花落银鸽投资联合投资方,其中上市公司持有安世半导体最多2%的原始份额权益

对于终止原因,旷达科技表示,针对投资境外基金份额的境外直接投资审批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证投资安全和规避合规风险,决定终止。不过,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按照出资份额与交易价格粗略估算,银鸽投资给出的方案溢价率几乎是旷达科技的2倍。

寻求全面控制

从收购方式来看,闻泰科技通过收购并购基金上层份额,从而实现间接注入标的资产,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运作才能实现有效的实际控制。闻泰科技表示,第二笔转让价款不足部分,将在保证保持上海中闻金泰对合肥中闻金泰控制权前提下,以引入投资人增资等方式筹集。

相比闻泰科技,上市公司更为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直接收购标的资产。而面对体量数倍于上市公司的“海归”标的,上市公司在整合消化中如何保证实际控制人不会易主,避免形成重组上市已成为重要课题。

在豪威科技收购上,就经历了两家上市公司发起的前后三轮攻势。2015年4月,豪威科技由华创投资、中信资本和金石投资通过北京豪威完成私有化。据介绍,豪威科技是位于索尼、三星之后的全球第三大 CMOS 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产品定位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以及安防、汽车用图像等领域。

2016年12月,A股半导体设计公司北京君正率先出动,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合计126.22亿元购买北京豪威等三家标的全部股权,同时向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刘强、李杰等配套融资。其中北京豪威作价120亿元,几乎是当时上市公司总资产的11倍,原大股东股权面临大幅稀释,隐藏了“易主”隐忧。

交易结束后,如果不考虑配套融资,北京君正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比例将降至10.3%,低于交易对手方奥视嘉创及关联方(中信资本)持股;即便考虑配套融资,两方持股比例差异也不足1%。这也引发交易所问询,要求说明是否构成重组上市。

去年4月,北京君正表示,由于证券市场环境、政策等客观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上述重组事项终止。

没有等太久,同年9月,韦尔股份便公告拟购买北京豪威约86%的股权;但半路杀出程咬金,北京豪威股东珠海融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明确反对,当月收购又宣告终止。进一步穿透来看,珠海融锋背后最大出资人正是闻泰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学政。

面对竞购局面,韦尔股份并未作罢。时隔近1年,今年8月韦尔股份再度出手,拟发行股份以及现金收购豪威科技等标的股权,且将收购比例提至96.08%,并配套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标的公司建设项目及支付中介机构费用。

而彼时投反对票的珠海融锋也退出了主要股东。业内人士透露,韦尔股份给出了一个不错的价格。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查询方案发现,去年11月24日,北京豪威召开董事会并作出决议,同意珠海融锋、深圳测度分别将所持北京豪威1.53亿美元和2249万美元出资份额,转让给青岛融通,相当于每1美元注册资本11.18元。进一步穿透发现,青岛融通的有限合伙人海丝民合,也正是去年同月韦尔股份联合耐威科等发起的3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

相比前次北京君正收购,韦尔股份发起的二次收购中北京豪威估值提升,从北京君正报出的117亿元提升至141亿元,而标的全部股权几乎是韦尔股份总资产的5倍。根据预案披露,能否顺利拿下北京豪威直接决定全盘交易成败。

从股权结构来看,“蛇吞象”收购也会稀释韦尔股份大股东持股比例,但相比前次北京君正收购,韦尔股份安全边际较大。若不考虑配套融资,第一大股东虞仁荣直接持有韦尔股份股权从61.30%大幅降至31.10%,加上绍兴韦豪间接持股,虞仁荣将合计持股40.05%,仍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相比之下新入驻的股东单一持股比例均小于10%。

据最新公告显示,韦尔股份进一步加强对收购标的把控,9月19日晚间公告称,拟参与芯能投资和芯力投资全部股权公开挂牌转让,对应资产主要是北京豪威的股权。此次若成功完成竞买,公司将新增间接持有北京豪威10.55%股权,并新增北京豪威一席董事委派权,有利于公司顺利推进收购北京豪威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

集邦咨询半导体分析师张琛琛表示,韦尔股份如果能成功并购豪威科技,将补充CIS领域的技术布局,同时双方客户资源将发挥到最大化,形成协调效应。

与张学政类似,虞仁荣也坐镇了标的资产,直接担任了美国豪威董事、首席执行官,兼任北京豪威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从管理层面加强把控。

遭遇严监管

总结来看,上市公司在消化吸收那些数倍自身体量的海归半导体标的时,往往会提前介入标的的管理经营,加强把控,同一个标的在二次收购往往会估值提升,上市公司需要小心设计交易结构,平衡实际控制权不会“易主”的前提和发行股份比例不超过总股本20%红线。另一方面,去年颁布的再融资规定取消锁价发行,也让这些“蛇吞象”类资产重组将直面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

万盛股份也是一例。

去年5月,万盛股份拟向嘉兴海大、大基金等7位股东发行股份收购匠芯知本,对应标的为美国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公司硅谷数模。这项跨界收购交易作价37.5亿元,并配套募资。

资料显示,匠芯知本2016年9月成立时,嘉兴海大持股70%,在上市公司收购前持股比例降至55%,而标的资产总额超过上市公司2倍以上(调整后)。交易完成后,嘉兴海大将持有上市公司18.17%股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保持不变。

对此,监管部门询问是否存在突击打散股权占比、规避重组上市,并说明停牌重组前6个月,嘉兴海大在标的资产持股比例下降的原因和合理性。不过,从股份占比来看,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献国家族与嘉兴海大持股比例差距将会较大,方案调整后,高献国家族依旧控制上市公司34.01%股份。

在收购匠芯知本过程中,上市公司先后三易方案,包括先后下调估值、业绩补偿等,在今年大盘震荡寻底背景下,万盛股份股价跌破了发行价格。从7月开始,上市公司收购宣布中止。

最新动向是万盛股份于9月9日拟共同投资设立高盛通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为3500万元,万盛股份将持股59%的股权。据接近上市公司人士介绍,新成立的公司将会接手部分拟收购标的公司的研发业务。

严审核下,是否存在规避重组上市、股价倒挂等都是上市公司消化海归标的需要面临的风险。而相比其他行业收购,半导体产业链配合也成为一个收购风险要素。兆易创新就遇到了。

作为国内NOR Flash存储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去年2月拟158.3元/股价格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结合购买北京矽成全部股权,同时配套募资。交易作价65亿元,几乎是上市公司净资产5倍。

这笔收购对应标的为芯成半导体(ISSI),主要业务是DRAM/SRA芯片,此举将使兆易创新扩充DRAM和SRAM等易失性存储芯片,升级成为国内首个全品类存储芯片自主研发设计、技术支持和销售平台。

但受到再融资新规影响,兆易创新也多次改动了方案,定增对象、募资规模均大幅减少。

不过,最终卡住兆易创新的并非新规,而是供应链风险。据介绍,标的公司主要供应商认为兆易创新与ISSI重组后将成为其潜在的有力竞争对手,要求终止相关供应合同。兆易创新评估风险,认定该事项将对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去年8月决定终止收购。

在后续投资者说明会上,兆易创新高管介绍,ISSI主要业绩来源是DRAM产品,但目前国内没有可以进行DRAM产品代工的代工厂。同时ISSI的产品认证周期较长,不能在其他逻辑代工厂代工,即使是同样生产DRAM的代工厂,也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通过客户认证,逐步切换。

值得注意的是,ISSI也掀起了一轮竞购。

就在当时兆易创新应对供应商之际,交易对手方武岳峰通过上海承芯举牌了电力设备商思源电气,当前持股比例已增至9.08%,位居第三大股东,并在去年提名了两位独立董事。

9月4日,思源电气公告称,子公司上海集岑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拟通过上海承裕资管间接收购北京矽成41.65%的股权,预计交易对价不超过31.25亿元。此举有望助力公司进入存储芯片公司第一梯队,而交易对手方正是武岳峰,北京矽成全部估值也从前次65亿元升至75亿元。

在接受机构调研中,思源电气董秘林凌表示,对上海集岑投资是使用公司自有资金,从财务角度考虑是对公司现有经营风险的分散,并帮助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