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金 >  正文

紫金矿业:把握好逆周期收购 最适合的就是最好创新

2018-09-11 15:01 来源 : 证券时报        作者:朱中伟

分享至

过去25年,紫金矿业搭上改革开放顺风车,从一个很小的企业发展成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矿业公司之一。

公司董事长陈景河说:“紫金矿业只有在国际市场上能站稳脚跟,能脱颖而出,甚至比西方矿业公司做得更好,才算是真正优秀的矿业公司。”

站在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的观景台上远眺紫金山金矿,那是一座犹如由层层“梯田”环筑而成的巨型深坑,棕褐色的岩土在阳光照射下,隐约散射着金辉。

这座金矿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金矿”,探明黄金储量近300吨,从1993年至今,已经持续开采了25年。

不过,随着金矿日益枯竭,它的黄金产量也在逐步下降。未来的紫金矿业将如何调整金、铜、锌等矿产品的比重,又将如何选择新的发力点?

对于这些问题,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心里早已有了答案。他在接受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采访时说:“过去25年我们搭上改革开放顺风车,金属价格年年上涨,从一个很小的企业发展成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矿业公司之一。这里面可以总结的经验很多,但这既是功夫,又不是功夫。紫金矿业只有在国际市场上能站稳脚跟,能脱颖而出,甚至比西方矿业公司做得更好,才算是真正优秀的矿业公司。”

从“鸡肋”到中国第一大金矿

紫金矿业发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498.14亿元,同比增长了32.75%;实现利润总额37.81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5.26亿元,同比增长了67.82%。公司总裁蓝福生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团采访时表示,今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没有问题。

“从现有资产来看,黄金的增长比较有限,甘肃陇南紫金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如果顺利投产,每年能增加5吨左右的产量。最近黄金价格回调,我们也在积极寻找黄金资源的并购机会。”蓝福生介绍说,“未来铜的增长会比较大,因为刚果(金)的项目在陆续扩产,多宝山铜矿也在进行二期扩建,铜板块将成为业务第一大板块,预计今年矿产铜可以超过24万吨,贡献的利润也是最多”。

靓丽业绩的背后,谁又能想到紫金矿业赖以起家的紫金山金铜矿曾一度被专家们视作不具备开采价值的“鸡肋”金矿。开发不了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矿体品位低(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金矿入选品位为5克/吨,但紫金山金矿品位绝大多数在1克/吨以下,基本等同于一堆“废石”),黄金总量少(有把握的只有5吨),而且矿体变化很大,矿山处于约1000米的高山上,开采条件困难,投资较大;二是早前国家对于地方开采金矿的政策尚未放开,即使生产出金子,也必须按国家牌价全部交由人民银行收购,不得进入市场流通。由于收购价格低,开发难以产生效益。

不过,根据地方志的记载,紫金山开采黄金的历史却可以追朔至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证券时报采访团一行在紫金山金铜矿于2011年在矿山上建成的国家矿山公园看到,在公园入口主碑的人字塔第一版浮雕墙和出口处的大型铜浮雕上,分别叙述了北宋盐铁官郭福安“福安开采”、“康定献金”的历史故事场景。

此外,坐落于上杭的福州大学紫金学院地质博物馆内也作了介绍:北宋年间,朝廷派盐铁官郭福安到紫金山开采冶炼金铜,进贡朝廷,留下了无数的老矿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上杭县还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人口40多万,县里每年财政收入仅5000万元,一度靠借钱发工资,是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再也不想“守着金山没饭吃”的地方政府找到了在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工作的陈景河。1982年,陈景河从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就分配在上杭开展金矿普查工作,没有人比他对紫金山更加了解。

1984年,陈景河写了一篇论文,认为紫金山存在“上金下铜”的矿化垂直分带,后来钻探时第一个孔就发现了下部的铜矿体。矿产勘查从原来的以金为主,到金铜并举,最后以铜为主。

“下部铜矿是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不是凭运气瞎猫碰到死老鼠。”陈景河说,“那时紫金山矿提交的金矿资源储量为5.45吨,铜资源储量达129万吨,达到大型规模,是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铜矿地质找矿和研究的重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的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内树立着“中国第一大金矿”的石碑。因单体矿山达到17.5吨的黄金年产量, 紫金山金矿在2008年3月被中国黄金协会评选为中国第一大金矿。2009年,紫金山金矿更创出18.06吨的历史纪录。

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陈景河董事长在回顾紫金发展时说:“我在上杭县矿产公司任总经理的时候,企业缺资金,5万元贷款都要跑三趟银行才能批下来。那时候也不懂黄金和矿业开发,完全是凭着年轻人的热情,边学边干边探索。”

短短25年时间,从几乎一无所有到资产近千亿,究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矿业界的“紫金速度”?几乎每一位受访人都提到了“创新”二字。

在紫金山开发初期,金矿开发经验是一张白纸,创业者们通过学习和借鉴,选择了堆浸工艺技术路线,开创了南方多雨坡地大规模堆浸成功工业生产的先例。

针对矿石含泥渗透性差,单一堆浸粗粒金无法有效回收,紫金人又创造了重选-炭浆-堆浸组合工艺,回收率提高14%,经济价值达数十亿元。

再后来,应用经济地质理论重新确定了紫金山金铜矿可利用边界品位,可利用金资源储量从5.45吨扩大到近300吨,矿山开采也从地下小规模转为露天大规模,低品位资源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金矿”。

“过去没有那么大的金矿,紫金山金矿很大一部分装备是企业自主研发的,经历了四期的技术改造。”陈景河说。紫金山的实践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团队,特别是形成了紫金矿业的创新理念,成为了“走出去”的第一驱动力。

例如新疆阿舍勒铜矿建设,在规划建设和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在矿山生产规模扩大33%条件下,只用85%的预算投资完成了项目建设,而且工期缩短一年。

例如贵州紫金,其在2017年自主研发并建成投产的“加压预氧化”难选冶金矿处理技术,盘活黄金资源50吨,填补了国内空白。

例如刚果(金)科卢韦齐铜矿,通过系列技术创新和优化,仅以大约一半的设计投资就完成了工程建设,投产后运营状况良好,开创了中国公司海外成功创新的新案例。

例如刚果(金)卡莫阿铜矿,并购不到两年时间,通过找矿理论创新,地勘增储两度实现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未开发铜矿之一。

纵观紫金矿业25年发展进程,所获得的资源大部分是低品位、难选冶,也正因为别人不想做、或是做不成,紫金才得以以较低代价入主开发,实现了少投入、低成本、高效益,为我国低品位、难处理金铜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于紫金矿业的创新,陈景河自己总结了三句话:普遍的科学原理与客观实际的良好结合;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创新;创新就是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如果我们天天沉醉于过往的丰功伟绩,这个企业就差不多了。这一点上我还很清醒,经常会否定我们过去所谓的成功经验。”他说。

近年环保投入累计超30亿元

2010年7月3日紫金矿业总部所在地的紫金山金铜矿,发生了铜酸水渗漏造成环境污染的事故,受到有关方面严肃处理,紫金山铜矿一度停产整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更重要的是企业品牌受到重创,教训极为深刻。

陈景河说:“‘7·3’环保事故发生后,重启新一轮创业的号召,保持创新激情、保持发展激情,通过近几年的整顿与提升,应该说在管理上还是充满着信心。”

“7·3”事件后紫金山金铜矿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采取“开发一片、稳定一片、治理一片、成效一片的原则,采用“分层治水、截短边坡、土壤改良、植物选择”工程与生物措施并举的植被恢复技术,因地制宜地对堆场、废渣尾矿边坡等进行综合治理,其生态恢复技术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紫金山金铜矿累计投入水保与生态恢复资金6.8亿元,其中植被恢复资金超出1亿元,实施绿化作业面积近1.7万亩,植树365万株,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97.9%,形成了“矿在林中、林在矿中”的生态景象。

经过统计,2010年以来紫金矿业累计投入的环保资金已超30亿元,高标准构建了环保生态系统。到目前为止,公司下属权属企业共有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8家,省(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单位2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矿山公园1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绿色制造示范企业2个,国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企业1家,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1项。2017年,公司凭借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出色成绩,获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发展领军企业”。

紫金矿业副总裁谢雄辉也告诉证券时报采访团记者,安全环保问题中有70%是因为安全生产引发的,所以应该更多地注重源头控制。只有把风险源头管住了,危险才会降下来。

根据谢雄辉的介绍,日常安全生产事故中88%的比例都是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简单说就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通过分析,归根到底在于人们在意识中对于安全第一的认识严重不够,一方面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第一的重要性,二是即使认识到也很难严格做到。

“因此从去年开始,紫金矿业开始推行安全生产准军事化管理,我认为军事化体系是塑造安全习惯非常好的一套系统,也比较容易便捷借鉴。这种系统首先通过必要的强制让人熟知熟记安全操作规程,接着不断重复,再发展到入脑入心,最终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谢雄辉说,紫金矿业的准军事化管理包含了员工准入把关、严格培训、过程约束和爱兵如子四个维度。

把握好逆周期收购

紫金矿业的视野日益转向海外。2017年,公司海外黄金资源储量在集团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2%,海外铜资源储量在集团中的占比则已经接近70%。

特别是2015年,紫金矿业抓住矿产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机会,果断入手卡莫阿-卡库拉铜矿49.5%的股权。此后,通过后续的补充勘探,其铜资源量整体从收购时的2400万吨,增加到4249万吨,平均品位为2.56%,增长近一倍。该矿由此进入全球第四大铜矿之列,仅次于必和必拓的埃斯康迪达铜矿、智利铜业公司的丘基卡马塔铜矿和自由港公司的格拉斯伯格铜矿,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未开发铜矿。

2017年,刚果(金)科卢韦齐铜矿浮选系统投料试车,也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了集团铜板块的重要生产基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蓝福生总裁表达了自己对铜市的看好。他说:“研究机构的市场分析显示,若不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未来几年铜的需求比较平稳,每年约有刚需2%左右的增长。但是供给不足,上一轮2011年铜价特别好的时候,有一波大的资本投资,现在新增产能大部分释放出来了。从中长期看,铜将供不应求。”

对于海外扩张,陈景河认为,首先对资源的增值性、可靠性、可利用性要有客观准确的判断。“紫金矿业这些年的海外扩张不能说没有任何失败,但总体是成功的。因为我自己是学地质的,管理层里学地质的人才也比较多,大家对于资源的判断比较准确,这是最重要的前提。”

其次是时机的把握。中国公司过去出现并购方面的失败,很重要一点是在高峰时期去抢筹码,即使西方大型矿业公司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在高峰期买了一堆超贵的资源。

“贵的东西我们基本不干,就是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侯进入,这样逆周期收购不会犯大错。”陈景河说,“但前提是你逆周期收购的时候要有充足的资金,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困难。从这方面讲,紫金矿业做得不错,近些年经营净现金流量都是利润的三倍以上,矿产品毛利率最低也有34%,所以在行业低迷的背景下还是有资金做一些并购。”

在陈景河看来,矿业是一个艰苦行业,所有的矿山都在非常落后非常偏远的地区,中国人则吃苦耐劳,是最适合从事矿业。如果中国矿业公司拥有西方矿业公司的优质资源,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完全有可能做得比西方公司更好。这就是紫金矿业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的基本思考。

责任编辑:袁上草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