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托 >  正文

中国信达收购博源控股30亿元违约债券

2018-09-11 08:02 来源 : 证券日报网        作者:李春莲

分享至

8月28日,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公司(简称“博源控股”)发布公告,其发行的“16博源SCP001”、“12博源MTN1”和“13博源MTN001”累计30亿元存续债券已由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信达”)全部收购,公司的整体债务解决方案正在与信达资产进行协商。根据公告,上述三期债券对应的发行规模为11亿元、11亿元和8亿元,分别于2016年12月3日(遇休息日顺延至12月5日)、2017年11月21日和2018年7月18日到期,由于未能筹措足额偿债资金,出现实质性违约。

据了解,随着中国信达全部收购30亿元存续债券事项落地,博源控股的债务违约处置已进入收尾阶段,债券投资者也已根据相关协议拿到应得资金,最大程度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有从事债券研究的机构人士表示,2014年打破债券刚性兑付以来,违约事项时有发生,但最终能够实现偿付的案例并不多。博源控股债券违约的成功解决,证明了公司对投资者负责任的积极态度,有利于博源控股未来的融资计划和长远发展。

事实上,债券违约后的追偿存在诸如偿付时间周期长、回收率低等难点。光大证券研报统计显示,债券违约后的整体回收率(回收率=偿付的本息额/违约的本息额)为42.17%,国企为35.64%,民企为45.63%。换言之,一旦出现债券违约,平均仅能收回本息额的42.17%。截至目前,有超过48例违约债券的回收率为仍然为0。

而选择不同的处置方式也会对回收率与回收周期产生直接影响。从处置方式的数量分布来看,接近60%的债券违约后会采取司法诉讼,这是当前解决债务违约最常用的一种途径,司法诉讼的平均处置时间都较长,债券回收率不确定性较高。自主协商的解决方式仅次于司法诉讼,在违约案例中占比接近25%。自主协商又可进一步分为自筹资金(包括第三方代偿)和债务重组。采用自筹资金的债券回收时间较短,且回收率较高;债务重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博弈的结果,耗时相对较长和不确定性都相对更高。

天风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6月28日,公募债券共发生了80例违约,其中46只债券通过司法诉讼途径解决,其平均回收率低于10%,平均回收周期接近400天。18只违约债券采用自主协商模式,其平均回收率高于50%,平均回收周期也远低于司法诉讼模式。以自筹资金解决的有8起,例如南京雨润的“15雨润CP001”、川煤集团的“15川煤炭CP001”等;以债务重组方式进行的有10起,博源控股的债务违约解决方案就属于这一类。

如果相关各方本着最大的诚意解决债务问题,就无需选择费时费力的司法诉讼途径,自主协商能够缩短回收周期,也能提高回收率和降低不确定性。

以博源控股为例,自债务违约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金融办、鄂尔多斯金融办及金融监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公司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在充分保障债权人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中国信达进行债务重组,统筹推进本次债券违约事项解决进程,最终促成中国信达对30亿元存续债的全部收购。

实际上,博源控股能够顺利解决债务违约问题与公司的经营改善高度相关。根据披露的财务数据,博源控股2016年净利润约-16.7亿元,2017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约1.63亿元,2018H1公司净利润达到5.34亿元。经营改善给相关各方推进债券违约的解决提供更大的信心和底气,债务危机成功解决后,也为公司未来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不管是因为政策原因还是行业周期的影响,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是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会遭遇的难题,但如何保障关联各方的利益则体现出企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的企业选择消极对待、甚至是“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有部分企业则是迎难而上,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解决困难。

业内认为,在国家深入推进去杠杆和强监管的大背景下,有些企业会面临债券违约的问题,怎么解决并最大限度保障投资者、公司员工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利益需要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案,而以博源控股等为代表的债券违约解决模式,或许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