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刷脸”购物到声控智能家居,从闯红灯抓拍到医学影像应用……近一年来,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中加速落地应用到生活的各个场景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的发展,2017年的人工智能受到了大量资本的青睐,被业内视为融资大年。
而在今年,人工智能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但不是褒奖,反而是称其为泡沫的嘘声。在今年关于人工智能的多场公开活动中,业内不少人士都提出,去年的资本扎堆无形中给人工智能行业带来泡沫,随着行业巨头逐渐显现,资源资金逐步向头部靠拢,今年或将迎来人工智能行业的洗牌期,一批缺乏资金支持且仍未找到落地场景的企业或将面临倒闭。但是,也有投资人认为,人工智能在今年或将进入行业应用的“黄金时期”。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17年的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异常火热,不仅国内资金前仆后继,海外资金也争相抢滩。根据北京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的投融资总额达到277.1亿美元,融资事件369笔,分别占全球的70%和31%。
然而,在2017年年底至今,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热度出现明显的放缓。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融资事件是146件。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融资事件减少,但融资规模却超400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和优必选等企业获得高额投资,半年的融资额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
以上不难发现,人工智能经历了一路狂飚之后,资本将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的头部企业。就在9月10日,国内人工智能独角兽商汤科技还被曝出获得软银中国10亿美元投资,估值将达60亿美元。虽然双方均对此事不予置评,消息仍未经官方确认,但实际上商汤科技在2018年已经进行了两次融资,共计12.2亿美元,投资方还包括阿里巴巴、苏宁这些产业资本,以及海外基金。
历史经验表明,互联网巨头等产业资本一旦进场,行业就离洗牌不远了,互联网高科技行业的定律向来如此,投入公司独大,其他公司将纷纷落败。根据腾讯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2017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全球AI公司总数达2542家,但仅去年一年,全球已有超过50家AI创业公司宣布倒闭。前瞻产业研究院也预计,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融资会继续延续企业数量放缓,融资规模会随着行业的集中度而放大的趋势。
“伪概念”和“产业化”是两大发展瓶颈
对于“挤泡沫”,业内分析,有两个原因加速了人工智能行业的步伐调整。一个是创业投资过热,出现了人工智能的“伪概念”;另一个则是技术发展跟不上产业化步伐,门槛高难以迅速落地。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走访市场也发现,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如今已经被广泛滥用。比如,一些程序简单的音箱和玩具机器人,也被冠以“人工智能”;还有一些简单的智能化设备,也被包装成人工智能。但事实上,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指出,目前市面上高达90%的智能音箱、机器人,都算不上人工智能,因为无论人脸识别还是语音识别,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国内外只有寥寥几家。
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也坦言,实际上许多创业者所谓的人工智能应用只能“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落地,而且所谓的一些研究,也只是反复复制和包装别人的技术,以此来忽悠投资人。在投资人看来,在中国对人工智能明确的政策导向的情况下,产业出现过热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行业的发展也的确需要大量资本的注入才能促进其更快速的发展,哪怕是激浊扬清。
从企业角度分析,AI行业的技术门槛很高、投入时间很长,很多创业型研发企业短期内都没有办法让产品落地,且即使技术已经很精湛了,也需要适应不同的场景。旷视Face++品牌与市场中心谢忆楠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比如在人脸识别这个领域,人脸识别的精度不比任何一种生物识别差,精准率可达99.8%,但是,仍然无法抛开具体的场景来判断技术的成熟与否。“任何一项技术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可以在任何场景通用,每个场景都会对人脸识别技术提出额外的指标,目前人脸识别只能说在金融等广泛应用的领域比较成熟,也完成了相互之间的磨合,但安防、公安、支付等领域是否能成熟应用,还不好说,技术和场景是需要动态的互动过程。”他告诉记者,每个场景对技术的标准不同,技术应用在不同场景的方式和策略也会不一样。
投资人:洗牌将至,行业应用正当时
回顾此前人工智能的一路狂飙,今年以来,多位产业界人士和投资机构人士都纷纷表示,2018年的人工智能将迎来洗牌期。在今年的一场公开论坛中,主攻人工智能技术分支语音识别的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但人们应该同时保持审慎。他预测,今年会有一大批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倒闭。
投资机构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今年4月也公开发言称,人工智能创业有泡沫,未来可能会有一批人工智能公司钱花完后倒闭。“AI项目(融资热)是2017年上半年开始的,融资差不多够花18个月,2018年底估计有一批公司倒掉。”其实,早在去年的阿里巴巴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也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去泡沫化”,接下来更多与产业相结合。
对于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英诺天使基金的联合创始人李竹则持乐观态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浸染多年的李竹,对这一领域有明确的认知,他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已进入了第二阶段,重点是应用。人工智能必须要落地到具体应用场景,真正服务于现在的行业,让人脱离反复无效的劳动。在他看来,目前可以落地的一些方向,比如说在医疗,金融,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等等,这些是目前发展最快、落地最快的场景。作为初创公司,李竹建议他们更多去抓这些应用,尤其是 to B 的应用,这些是巨头他们原来触及不到的地方,但正好是创业者的机会。
关于人工智能的泡沫,李竹则不太认同。他认为,人工智能有泡沫之说,主要由于一些头部的企业,估值过高,融资额占了整个行业的40%,但是其实很多初创企业估值仍比较合理。目前从大的行业趋势来说,正好是进入行业应用阶段,是很多中小企业入场的机会。同时政府现在也非常支持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 “我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十年最大的一个风口,因为大家合力已经形成了,那么就是找到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不断地去深挖,这样的话在中国的人口红利下降这个时候,能够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找到一个新的契机。”李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