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 >  正文

“堰塞湖”明显缓解 IPO持续低速节奏 发行制度改革料进一步向质优企业倾斜

2018-09-05 07:39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徐昭

分享至

证监会4日公布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138次和第139次会议审核结果,3家企业首发申请获通过,1家企业首发申请被暂缓表决。

专家认为,“盈利质量”“股权清晰”等指标是发审委关注重心。2018年在审批上依然维持严格监管,但对拟上市企业盈利要求或明显提升。IPO审核将继续保持严审,发审委将继续就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关联交易、股权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查,严格把控IPO发行企业质量。后续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将继续向优质企业倾斜,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优化A股生态环境是大势所趋。

“堰塞湖”压力明显缓和

截至9月4日,2018年以来,证监会共审核141企业首发申请(不包括取消审核企业家数),80家获通过,占比56.74%;51家未获通过,否决率为36.17%。其中,8月共审核10家企业首发申请,通过率为60%,与今年整体过会率水平相比略有回升。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今年以来,IPO发审工作能保持定力,依法合规,从严审核,审慎规范,继续“重质不重量”,根据一级市场申报情况而进行有序审核,这是我国发审工作制度化的体现。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认为,8月IPO审核继续保持低流量上会和严格审查,仅上会IPO企业10家,过会率60%,与2018年至今整体过会率水平保持一致。受理端方面,8月至今仅预披露IPO企业4家,受理端流量已与审核端流量相匹配,新股发行将继续保持低速节奏。

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89家,其中已过会29家,未过会260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44家,中止审查企业16家。

分析人士认为,新股发行常态化使困扰市场多年的IPO“堰塞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符合条件的IPO企业从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即审核周期由过去3年以上大幅缩短至1年以内。

“今年以来,IPO审核整体趋严,受理与审核数量均出现一定程度下行,撤回审查企业数量相比于2017年开始有了明显上行。”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主要是由于IPO发行“堰塞湖”压力在过去两年已有明显缓和,新增企业申报数量有所缓和。为保障一般投资人利益,杜绝上市后企业业绩迅速变脸,2018年上市企业经营质量审查更为严格,也更为科学。

盈利能力仍是审核重点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从今年过会情况看,持续且较强盈利能力是发审委关注重点内容。

这位投行人士认为,盈利能力较弱是被否企业核心问题。年初至今共有过50家企业被否,其中大部分企业在被否原因中提到业绩下滑、毛利率等关键指标存在异常等问题。关联交易、股权争议等问题也是关键。未来,“盈利质量”“股权清晰”等指标是发审委关注重心。2018年在审批上依然维持严格监管,但对拟上市企业盈利要求或明显提升。

具体来看,田利辉表示,发审委着重审核利润率、应收账款、原材料、销售渠道、关联交易、会计处理方法、内部控制、核心技术、股权问题、募投项目等多项指标,对细节更关注。

       发审委全面审视企业质量、财务真实性、业务独立性、合法合规性、内部控制力、股权合适性、募投合理度,从而深入分析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工作思路更细致。

  就被否原因看,孙金钜认为,共有46家企业因业绩下滑以及毛利率、应收账款异常等原因未能顺利过会,持续盈利能力和财务问题是发审委审核的核心关注点。发审委重点关注关联交易及独立性问题、股权问题、披露存在重大遗漏及其他违法违规事项等问题。

  孙金钜表示,在今年以来过会企业中,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超过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规模达5000万元以上企业占比超过98%,而2017年过会企业中,达到相应盈利规模的企业约占85%,可见今年以来,发审委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关注度有所提升。

  改革将继续向优质企业倾斜

  证监会日前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逐步完善询价制度,积极培育专业投资者,营造买卖双方充分博弈的市场环境,推动市场逐步达到均衡状态,最终实现市场化定价。

  “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大势所趋。”孙金钜认为,2017年底以来发审委严审IPO、首发过会率下降、IPO批文数量减少,以及受理端IPO企业预披露数量下降,都是新股发行改革道路上的必然现象,这将使优质企业IPO渠道更畅通,2018年以来企业完成IPO时间已缩短到400天左右,与2016年约700天的用时水平相比,优质企业IPO效率得到提升。2018年3月推出的创新企业境内上市办法也是加速优质企业IPO的一个里程碑,后续新股发行也将继续向优质企业倾斜,进一步优化A股生态环境。

  “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和支持新经济企业融资是金融稳定和发展重要举措。”田利辉认为,这一举措落实需二级市场稳定发展,需公司治理规范化和国际化,需价值投资长期正回报,也需学者专家更多介入发审工作。

  孙金钜认为,IPO审核将继续保持严审,发审委将继续就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关联交易、股权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查,严格把控IPO发行企业质量。前述券商投行人士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IPO审核仍将保持合理、严格的“质量管控”。

  田利辉认为,IPO审核应保持定力,依法审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股市“病从口入”,力争继续去芜存菁,逐步推进到随报随审的阶段,从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审工作要继续加强监督约束。适度公开、市场监督和大数据分析有利于发审工作公平性和公正性。

  对于拟IPO企业来说,孙金钜表示,IPO严审、新股发行放缓,企业应谨慎选择投递IPO申请,着重致力于发展自身业务能力、巩固市场地位,提升盈利能力,严格按照证券法对IPO企业相关规定完善相应资质。

  田利辉建议,拟IPO企业应苦练内功,形成核心竞争力,认真审视自身,合标再报。符合标准者,应抓住机会,积极申报,顺势而上。实际上,严格发审,去芜存菁是好企业的机会。弱企业要在公司治理、经营效率、利润增长性等方面励精图治,在切实符合上市标准,拥有自信的前提下,再行申报,争取一次成功,利人利己。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