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乌苏 艺术家笔下的天然画卷

2018-08-29 11:04 来源 : 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蒋振凤

分享至

近日,本刊记者随获奖艺术家来到了新疆乌苏。每一个来过新疆的人感受都不一样,留下光辉足迹最多的要数古代的一些文人骚客们。一千年以前,不少边塞诗人来到这里,字里行间流漏出这里是苦寒之地,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被这里的自然生态给吸引,一个字就是“美”,为此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篇。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乌苏,自古以来便是重要交通要道,其自然生态不但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还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温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前来写生。

乌苏不但位置特殊名字也很特别

自汉朝开始,新疆一直沿用着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叫“西域”。虽然说不同时期西域的范围有所变化,但古时西域,涵盖了新疆大部分地区。说起“西域”,故事就多了,在历史上,西域会勾起汉唐雄风,醉卧沙场的记忆,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资源丰富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在武侠小说里,这里就更了不得了,小说家们给“西域”赋予了诸多的神秘色彩:凡是奇兵、宝马、剧毒大半来自西域,奇珍异兽90%也都有西域血统,还有就是西域高手多,质量也都高,比如大家熟知的金轮法王、阳顶天、西毒欧阳峰等等,但是后来,“西域”这一称呼被一位历史帝王改了,这就是乾隆。据史料记载,乾隆时期,“西域”称做“新疆”,嘉庆时,“新疆”一词就完全代替了“西域 ”,故《嘉庆大清一统志》就只称“新疆”不称“西域”。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地方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而乌苏之于新疆有多重要呢?除了地理位置特殊,游人说:“游遍乌苏即可揽尽新疆美景”

▲乌苏巴音沟大峡谷

其实新疆的魅力多半源于它被一条神奇的山脉穿过,这条山脉就是天山。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天山呈东西走向,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全长2500公里,南北平均宽250-350公里,最宽处达800公里以上。天山东西绵延中国境内1700公里,占地57万多平方公里,占新疆全区面积约1/3。中国境内的天山山脉把新疆大致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  

▲乌苏泥火山

而乌苏,就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门户,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东与克拉玛依市、沙湾县毗连,南与尼勒克县相望,西与精河县为邻,北与托里县接壤;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268千米,火车里程236千米。全市总面积大约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万人。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等五大主体民族。

据史料记载,乌苏市古代曾为蒙古族和硕特部落之领地,原名“库尔喀拉乌苏”,蒙古语“积雪之地的黑水”之意,早在西汉就已归入祖国的版图,后来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在这里驻军设防。乌苏城北地形似巨盆,莲花池、九莲泉碧波荡漾,草青水秀,鸭肥鱼美。自清朝初年开始,就有一个繁华的古驿站座落在这秀水之滨。东来西往的朝廷命官、商贾侠客见此地景色优美,颇具杭州西湖之神韵,就称这里为边塞之地的新“西湖”。民国二年定县名为乌苏,系汉语称谓。

▲高宏《胡杨局部1》

▲高宏《胡杨局部2》

艺术家绘千年胡杨感受历史巨变

千百年来,乌苏依偎着天山博大而宽广的胸怀,呼吸着准噶尔盆地清新而纯净的空气,从而不断孕育出一处又一处神奇而秀丽的自然风光:从辖区东界乌拉斯台至西界甘家湖,在绵延近200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乌拉斯台山地草原风景区、巴音沟旅游风景区、滴水沟温泉工人疗养院、待甫僧高山园林风景区、夏尔苏木风景区、乌兰萨德克高山神池风景区和世界最大的白杨沟泥火山自然景观区等。

其中,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面积1040km2,绝对保护区10万亩,是世界较大的野生次生林。

其中胡杨是这片自然生态景观中尤为重要的树种,被视为古树种中的活化石,其叶形随发育阶段而变化,故又名异叶杨。这是一个坚强的树种,又称“英雄树”,有 “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说法。胡杨在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可将根扎进地下 2O多米 ,顽强地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 看着一株株与命运抗争的胡杨,令人由衷地感叹生命的顽强。胡杨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艺术家。

2017年年底,由《收藏投资导刊》主办的“第二届艺术品市场价值建设奖”获奖艺术家高宏此次也来到了这里,现场用画笔和宣纸记录和描绘了不朽的胡杨:老胡杨盘根错节,枝桠纵横,显露沙漠英雄本色;新生胡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戈壁荒漠带来无限生机。画布上从合抱粗大的老树,到不及盈握的细枝,横逸竖斜,杂芜而立,然而,无论柔弱,还是苍老,总有一抹生命的绿色点染着枝梢。

触摸千年胡杨,感受历史巨变。“西域”作为古代边塞重地之一,它所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文人骚客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比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曾经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他的诗生动地描写了边地风光,将出塞看到的奇异自然景观和地理现象,糅合着对祖国边疆的深厚感情,用高度的写作技巧刻画了一个真实而又不失浪漫的西域。

▲高宏《胡杨礼赞》

这里有幅天然“国画”堪称绝世孤品

 如果说天山是艺术家的摇篮,那么乌苏则是站在天山脚下绘天山的一个温床。在天山北坡丘陵地带,距乌苏市南42公里,有个巨大的乌苏泥火山群,来到现场你会发现,这里大大小小的火山泉眼还在冒着气泡,深层泥浆随之喷涌。据了解,这是在我国发现的最大的泥火山群 。有专家认定,泥火山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罕见的自然地质景观,世界上仅在美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几个国家发现。我国台湾地区虽然也发现20多个喷发口的泥火山,但规模和数量远不及新疆乌苏市境内白杨沟附近的泥火山群。

围绕着这个火山群,遍布了奇异的天然景观,每一处都各具特色。其中有一处天人景观似一幅国画大师挥毫泼墨后的巨型立体山水画,颇为壮观。那线条、那设色、那气势、那美感……均出于天然雕饰。该天然景观被命名为国画山。国画山就位于乌苏泥火山群西南侧的山脉处,只有身临其境,方知名副其实。山谷底没有波涛汹涌,直下沧海的气势,但是狭窄的蜿蜒曲折的小河道,同样可以化静态之景为动态之画,古老的沉积岩在新构造运动挤压褶皱的同时,又被地表水、风等外力不断的侵蚀、风化,逐渐雕塑成山势陡峭,山体嶙峋,造型神异的奇特风貌,再加上岩壁上黄、黑、灰、绿等天然色调,为整幅画面平添了十足的魅力,俨然一副大自然的天然水墨画!这是老天的馈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梵高画布流淌出来的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沿着泥火山群再向南前行便可进入红河谷。色彩斑斓造型优美的侵蚀地貌,使人仿佛置身于远古。泥火山位于红色的河谷之间,爬上山坡从坡顶往下看,山谷线条自然流畅,小山丘也圆润而造型细腻,宛如一个立体的红色艺雕园。四周的山峰不是很高,但却有坡陡,更有峰峦重叠的感觉。同行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兴家惊诧于如此美丽的地貌,他用相机扑捉着山顶、峭壁和谷底经过水、阳光、风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最终变成的那一抹抹浓重的红色。

▲宋冬天山写生作品

红河谷是和泥火山融为一体的,据说是泥火山喷出的泥浆形成的。为什么淡青色的泥浆,最后会成为红河谷。据介绍,这些都是第三纪地层景观,是被地表水、风等外力“雕塑”而成的侵蚀地貌,红河谷的红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过水、阳光、风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最终变成了红色,亿万年来它就是这样静观着天地间的沧桑巨变。

在北疆天山中段,有一个远近闻名、美丽神奇的地方,这就是自治区级的乌苏佛山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11万公顷,属亚温带气候,是由雪山、森林、草原、河流、冰川、峡谷交织而成的旅游宝地。公园由巴音沟、待甫僧和乌拉斯台三部分组成。

   其中新疆乌苏巴音沟大峡谷发源于海拔5250米的北天山中段依连哈比尔尕山冰川,是由千万年天山雪水自然冲刷而成的旷世杰作。大峡谷呈南北走向,长约30余公里,峡谷深大概百十米到几十米不等,宽四五十米的样子,谷壁大多呈直上直下的悬崖状,沟壑纵横,远看像一片松林夹杂着怪石,站在峡谷上面可以清晰看到悬崖壁上呈现出的赭色、深绿、鹅黄、炭黑等诸多色彩的岩石,让你的视觉在此刻倍感震撼。“梵高的世界你不懂,原来色彩真的很美丽”。如果说,前面的国画山是一幅壮丽的水墨画,那么这个举世闻名的大峡谷就是由天然诸色绘制而成的美丽油画。

▲宋冬天山写生作品

峡谷底部被从天山倾泻下来的雪水冲刷成宽阔的河面,根据不同的季节河水时分时合将峡谷平整的河面绘出人体神经系统图的模样,奇特壮观,美丽至极。有人说,可与瞩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更像是“梵高画布流淌出来的美”。

新疆乌苏巴音沟的东边群山环抱,山峦起伏,终年不化的积雪给峡谷铺垫了一张硕大的背景墙,墙面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造型险峻独特,峡谷的西面则是一望无际绝对平坦的戈壁,峡谷两边地形形成鲜明的对比。

天然生态如何与文化融合得更紧密

据了解,目前,乌苏全市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特品级和优良级旅游资源非常之多,其中,旅游资源单体多达151个,特品级和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23个,还拥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五级旅游资源1个;有国家A级景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4个。

乌苏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东平介绍,一直以来,文化、生态、旅游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乌苏依托原生态旅游资源,推进 “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点支撑、多业融合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了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双赢。还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了啤酒文化、佛山文化、老“西湖”文化、饮食文化等,实现了文化引领旅游,旅游繁荣文化的发展脉络。

多年来,乌苏市高度重视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机制。为优化全域旅游发展,乌苏市积极推进“一节(乌苏啤酒节)一林(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传统旅游格局向全域品牌旅游发展;加大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力度,围绕自治区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品牌的目标,借助乌苏啤酒节“金字招牌”,做实做强胡杨林乐园、乌苏啤酒小镇、啤酒花园、乌苏古镇等旅游品牌。积极推动精品景区建设,促进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九莲泉水景公园、甘家湖国家沙漠公园等3家国家A级景区转型升级。

此外,库尔喀喇乌苏大峡谷作为影视拍摄点,每年慕名而来的疆内外游客达10万人(次)。同时,依托国家森林公园、泥火山、胡杨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等旅游资源,形成集参观、展示、科普、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业态,推出了一批旅游摄影点和写生、研学旅游基地,比如河南书画院在乌苏设立分院和乌苏佛山写生创作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在乌苏建立“地质野外实习基地”,乌苏与中国诗歌书画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等。

目前,乌苏市还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细化一日游、两日游和三日游精品线路,打通G217独库旅游公路和S101线,打造“天山画廊”原生态全域旅游大环线,让每一名游客体验“乌苏三日、新疆千年”的全景旷世风貌。

多方努力共建公共文化繁荣

除了天然生态旅游资源,在文化领域,我们此行重点考察了乌苏市博物馆,并在馆内,与乌苏市文联、书画协会有关人员就书法美术教育、收藏界现状进行了座谈交流。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从当地博物馆开始。该博物馆位于乌苏市新区第一中学南侧,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一层为城市规划馆,二层为博物馆和自然科技馆。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的浮雕,有的表现的是乌苏地形及风光;有的主要展示了乌苏世代居住的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蒙古五大主体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景象,一幅幅生动的大型浮雕展现灿烂的民族文化。

▲乌苏文化艺术交流组图

二层的博物馆区,主要是以历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主的专题展区。来到乌苏市博物馆,不能不提的是这里的镇馆之宝----由黄金锻造的动物纹艺术品生命树,它的外形酷似扎根大地、顶入青天的生命树,树的两边是攀登的动物形象,造型独特,工艺精美,说明当时生活在乌苏的人们已经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

多年来,全国新建、扩建了许多博物馆,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南京等地,考察小组先后走访了国内一些主要的博物馆、博物院,相对比较来说,乌苏作为县级市,博物馆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馆内的布局亦或是功能的展示上,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成熟水平,尤其是多媒体科技展示上,可以让观者在简短的时间内,深切地感受到乌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据了解,乌苏目前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的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就包括完成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加强配套设备,为全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乌苏博物馆馆藏文物非常丰富,自建成以来向社会免费开放接待参观团210次,参观人数已达18万人次。乌苏市美术馆建筑面积600平米,以美术艺术品展览、加强艺术交流、开展艺术培训、艺术品鉴赏和收藏为目的,每年开展8期书画展活动。

同时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全面保障各族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和休闲健身等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未来的规划中,乌苏市副市长李鸿强调,为进一步推进乌苏市公共文化繁荣发展,一方面,加快重点文化体育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结合乌苏市实际,制订出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近期和中长期建设规划。同时,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文化发展,完善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美术馆管理,搞好免费对外开放,提高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我市文化基础设施为群众服务的功能。

▲乌苏文化艺术交流组图

▲乌苏文化艺术交流组图

另外一方面,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建设的服务内容,加强文化服务队伍尤其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有文化专长的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配齐配强乡(场)镇文化站文化专干队伍,做到有职有岗,有位有为,确保专职专用。面向社会招贤纳才,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采取各种创作奖励机制,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作激情,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在专业技术方面取得成绩。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壮大现有文化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市文联、基层文化骨干、文化示范户、文化大院的作用,鼓励、支持各类民间文化协会、文艺群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业余文化队伍。多方筹措,增加投入,确保公共文化持续发展。加大投入保障机制建设,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决定了必须以政府投入作为解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足的主要方式,强化政府投入建设保障机制,把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作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基础性举措,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为开展文化体育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同时,要创新公共文化设施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更多民间社会资金投入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参与和支持公益性文化活动、文化产业项目和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或捐资,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企事业单位现有文化设施设备,有条件地采取多种方式对外开放;农村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等网络,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

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命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发放传承人补贴经费,建立传习所和展示场馆。同时,对村级(社区)文化室、文化示范户采取政府补助、部门结对扶持等形式,促进农村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责任编辑:徐可芒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