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磨砺且随缘,自然画品高” ——董世君绘画艺术访谈

2018-08-22 11:10 来源 : 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王宁

分享至

▲《白莲湖之秋》  纸本工笔  88×56  2016

▲《清风》88×60cm  纸本工笔 2017

《收藏投资导刊》:您在湖北美院度过本科、硕士阶段,并师从陈运权等诸位名师,概括下您的学画经历,以及长期专业实践中的收获有哪些?

董世君:我的学画经历与其他的学生没什么区别,都是通过美术高考进入美院。但我觉得比较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湖北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没有分科,学生们的画路比较宽,这也为我后来绘画题材的广泛性打下了基础;第二点比较重要,陈运权老师比较开明,他经常说“转移百师为吾师”,并不要求学生模仿他的风格,而是引导我们走自己的路,像我比较喜欢精致、考究的物体,他就引导我向工致的画路走。

《收藏投资导刊》:为何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继续研读博士学位,这期间您的艺术研究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董世君:跟随苏百钧老师读博士是机缘也是得偿所愿,陈老师和苏老师是我最敬佩也最希望跟随学习的两位老师。要说变化就是我现在更多关注“自然之品”,并在实践着一些想法。

《收藏投资导刊》:从您当下的工笔作品中,可以观看出您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笔墨表达,您对当前自我创作的风格是如何定位的?

董世君:画是发乎于心、发乎于性情的,我本人比较传统,崇尚艺术高度的同时也推崇技法难度,而从“技”的层面来说,它本质上与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是一致的,所以以后也会继续将工致的画风走下去。

至于风格,虽然我现在也有了自己的风格,但随着阅历的提升、知识的积累、技法的丰富,风格事实上也会不断进行有意无意的微调,我并不强求进行定位,画好是关键,其他的一切都随缘。

▲春光   纸本工笔  89×55 2016

《收藏投资导刊》:工笔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为成熟且独特的画种之一,很注重意境的表达,您通过自己擅长的绘画技法,想要向观者传达怎样的感受或思想?

董世君:我个人生活上热爱大自然,绘画上尊崇“自然之品”,虽然按现在的学术解释它可以分成好几个层次,但最基础且直白的解释就是“画面和谐,合乎自然”。就像我上面说的,绘画发乎于心、发乎于性情,我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用心描绘出来,使观者能够感受到我对生活的热爱,并引起他们对这种美好的共鸣与联想,能给大家带来“正能量”。

《收藏投资导刊》:中国画就技法表达上分写意和工笔,二者的区别在哪里?核心联系又在哪里?可否认为工笔中也具有写意性?

董世君:传统上并没有“写意”和“工笔”这个说法,准确的词汇应该是“粗笔”和“细笔”,只是以前的画家基本上不写文章,写文章的人写错了一般也不进行反驳,后来将错就错成了这种约定成俗的说法。无论用什么技法,绘画本身就是为了“传情达意”,这也是它们的核心联系。

所以说工笔画中的写意性是一定有的,这个写意中的“意”和传情达意的“意”是同一个意思。按现在的划分,唐宋绘画属于工笔画,但历时千年我们仍可以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意”。

▲《百花行》之五28×28  纸本工笔 2015

▲《刹那芳华》之二33×33  纸本工笔 2016

《收藏投资导刊》:您为何选择花鸟画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在您的工笔画的创作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董世君:我生长在城郊,从小种花养鸟,甚至后来买房子都把有没院子种花作为第一考虑要素,所以作花鸟画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几年我的作品中,自己喜爱的花鸟小团扇都冠以“百花行”这个名字,本意就是“与百花同行”。关于创作,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那句经典论述:“艺术来源于生活”。

《收藏投资导刊》:艺术发展至今,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不断变化创新,从传统的“工笔画”到当下的“新”工笔画艺术形式,您是如何理解的?

董世君:当下大家都在研究跟别人不一样的绘画形式终归是好事,值得肯定和学习。现代社会很开放,作者新的画法一定有他的原因,只要作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法就行,“传情达意”最重要,至于其他的,时间会证明一切。

▲芦花深处 200×180 纸本白描 2014

▲听风  纸本工笔  94×66 2018

▲万物生 220×180 纸本白描  2016年

▲董世君

1979年出生于湖北襄阳;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师从苏百钧教授;

硕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师从陈运权教授;

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师于陈运权、陈孟昕、李峰、叶军、张导曦等教授

责任编辑:徐可芒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