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四大监管部门联合印发的资管新规正式对外发布,开启了大资管行业的统一监管的新时代。其中,资管新规中提到的金融去杠杆、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等要求,也使得公募基金在近三个月来对旗下的基金产品进行调整。
目前来看,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公募基金产品格局正在进行着“大洗牌”:分级基金具备杠杆属性——基金公司在加快旗下该类产品的清理,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三成的分级基金转型或清盘;保本基金是需要转型的主力——今年以来已有35只基金转型;货币基金的计价方法——从“摊余成本法”转向了“市值法”。
资管新规落地 分级基金接连转型
今年4月底,资管新规刚刚落地时,多家基金公司迅速表态,资管新规对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具有积极意义,“靴子落地”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对净值型产品构成长期利好。而对公募基金来说,采用杠杆策略的分级基金是急需整改的产品之一。
分级基金一直是采用分级A和分级B独立投资的方式运行,分级B向分级A借用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取得杠杆效应,分级A则稳定地收取分级B的利息,其单位净值的变化比较稳定。根据分级A和分级B份额比例的不同,分级B基金在投资商运用不同的杠杆倍率,目前尚存的分级B基金多采用4倍杠杆。
在2015年下半年股市大幅下跌时,分级B基金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次系统性下跌,甚至有基金产品的净值在短期内迅速下跌了70%,监管层也及时在此期间叫停了相关产品的审批。随着近年来监管层不断推进金融去杠杆,以及今年4月份资管新规的发布,基金公司正在加快旗下分级基金产品的清理。
转型或者清盘,成为分级基金仅有的出路选择题。《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今年8月12日,已经有48只基金产品正在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其中,有43只分级基金启动或完成转型,另有5只分级基金则选择了清盘,合计占公募基金市场上分级基金总数量的比例超过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