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号精选 >  正文

再见!高举高打赚快钱,上半年141家非上市险企74家亏损,行业如何过冬

2018-08-12 16:31 来源 : 券商中国        作者:刘敬元 邓雄鹰 王姗

分享至

履霜,坚冰至。除安邦系外,非上市险企上半年业绩悉数出炉。从行业层面看,净利润、保费和偿付能力指标都不乐观。

在67家寿险+74家财险共计141家非上市险企中,亏损者达到了74家,超过半数,亏损面较2017年继续扩大。财险公司中,中小险企仍是亏损重灾区;寿险公司方面,经历了严监管的市场变化后,外资险企盈利保持稳定,成为可抵御周期波动的保险公司群体,而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天安人寿、渤海人寿等此前已有盈利的公司,转而亏损。

对于习惯了高举高打赚快钱的大多数险企而言,繁华盛世不再,唯有“坐薪悬胆”。

67家寿险: 4家亏损额超10亿,多家资本金吃紧

截至目前,共有67家寿险公司发布了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亏损(33家)和盈利(34家)者各占半数,盈利能力两极分化严重。对于不少公司而言,上半年保费下滑,但更严峻的问题是偿付能力逼近红线。

1.亏损面扩大,呈三类情况

上半年净利润为负的寿险公司达到33家,占67家的半数,亏损面较2017年更大。去年,在公布数据的80家寿险公司中,亏损公司为28家。从不同险企看,盈利情况两极分化严重。

34家盈利的寿险公司中,泰康人寿为“盈利王”,上半年净利润达到74.7亿元,远高于其他同业。净利润在十亿以上的公司还有3家,即华夏保险、阳光人寿、恒大人寿,净利润分别为30.5亿、23.9亿、11.6亿。半年盈利水平在几亿级别有20家,以外资险企为主。其余10家盈利几百万到几千万水平。

在亏损端,有4家公司上半年亏损超过10亿,包括富德生命人寿、天安人寿、幸福人寿、前海人寿。其后,半年亏损额在亿元以上的有6家公司,包括昆仑健康、渤海人寿、长生人寿、长城人寿、横琴人寿、国联人寿。其余23家亏损的险企,上半年亏损额从百万到数千万不等。

保险公司人士对记者分析,这些亏损险企大致有三类情况。一类是连续盈利几年后陷入亏损的,亏损原因一是市场环境变化,二是公司策略调整所致;第二类为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这些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或者战略摇摆不定,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模式;第三类为新开业险企,多因前期业务投入较大而出现亏损。

2.面临保费负增长与资本金吃紧考验

监管对于核心偿付能力和综合偿付能力达标的最低要求分别是50%、100%,对于保险公司开展非标业务投资等,还进一步要求偿付能力要在120%以上。根据这些监管要求来看,偿付能力不达标或者有偿付能力不足风险的险企,数量正在增多。

截至上半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不达标的有3家寿险公司,包括中法人寿、新光海航以及吉祥人寿。其中,中法人寿、新光海航2家公司偿付能力为负数,资本金严重不足;吉祥人寿核心偿付能力为75.58%,在50%以上,但是综合偿付能力不足100%,仅为82.73%,属于不足状态。

另外,3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处于达标边缘,包括天安人寿综合偿付能力为100.34%、百年人寿综合偿付能力为101.45%、珠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为103.42%,增资需求迫切。

此外,充足率吃紧的公司还包括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为65.02%、130.05%;富德生命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为85%、114%。华夏保险、昆仑健康、上海人寿、信泰保险、君康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分别为123.78%、124.44%、126%、128.37%、129.90%,也逼近120%这一业务不受限的安全线。

面临偿付能力不足风险的公司,今年的保费增长亦不乐观,多为下降状态。有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坦言,由于偿付能力吃紧,公司在开展业务时需要考虑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如果单纯追求业务增长,很可能偿付能力将很快不达标,公司需要在达成保险业务目标和保证偿付能力充足之间做好平衡。

而为了业务增长,可以预期,这些公司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要启动增资或者申请发资本补充债等方式,来补充注册资本。

74家财险:合计盈利仅6.12亿元,41家公司亏损

截至8月8日,已披露了2018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财险公司有74家,这些财险公司上半年合计仅盈利6.12亿元。其中,33家财险公司盈利32.67亿元,41家财险公司亏损约26.55亿元,中小险企仍是亏损重灾区。

1.10家险企亏损过亿

数据显示,在已经公布了数据的74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2018年上半年盈利超亿元的公司共有9家,分别是阳光财险、英大财险、中华联合财险、中石油专属保险、国寿财险、鼎和财险、永安财险、华泰财险、中国铁路自保。

其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是阳光财险,上半年盈利5.42亿元,紧随其后的英大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分别盈利3.51亿元和2.58亿元。

安华农险、浙商财险、易安财险等在内的10家财险公司上半年亏损均超亿元。亏损企业中不少以车险为主要业务的中小企业。逐步高涨的车险手续费竞争乱象正令车险业务陷入恶性竞争泥沼。2017年财险公司年报已显示,不少中小险企存在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增长明显、车险业务承保亏损等问题。

今年以来,情况更加严峻。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今年前5个月,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达到99.5%,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当综合成本率大于100%时,代表公司承保业务亏损。

紫金财险2017年车险保费收入占比达到80%,车险承保亏损达到2.25亿元,受益于较好的投资收益,推动其2017年实现合并净利润7685万元。但今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亏损。

由于财险公司70%以上业务来自车险,车险市场变化以及正在推进的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对财险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数据显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3年~2016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等3家财险巨头合计市场份额曾连续下滑,分别为64.8%、64.7%、64%和63.07%,2017年市场份额止跌反升至63.50%。今年前5月,三大家保费占比进一步上到63.88%。

亏损企业中也有一些成立不久的创新型公司,例如泰康在线和易安财险均成立不到三年。这两家也是以互联网保险为特色的保险公司。虽然互联网保险成为保费增长最快速和创新最多的渠道,但其盈利问题仍是外界看来的最大困扰。根据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一季度净亏损已达4.83亿元。

对此,其中一家险企总经理对记者称,亏损不能一概而论,新公司亏损并不一定是太大问题,重要的是险企要知道自己亏损在什么地方,是为何而亏损。如果现阶段的亏损是为了奠定业务长期发展的基础,则不用过于忧虑。

2.自保公司盈利良好

自保是国内企业风险管理的新方式,截至目前,中国有4家大型集团在内地成立自保公司。在日趋严峻的财险市场,自保公司的盈利形势却蔚为可观,9家盈利超亿元的公司中有两家是自保公司。2018年依然保持良好盈利能力。

2013年12月成立的内地首家自保公司——中石油专属保险已连续四年盈利。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2.33亿元。

成立于2015年7月的中国铁路自保2017年净利润1.35亿元,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已达到1.3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利润水平。成立于2017年2月的中远海运自保在2017年当年实现净利润4666万元,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已达到3890万元,逼近去年全年利润。

与一般财险公司以车险业务打开市场不同,自保公司通常是根据股东业务特性开展经营,且往往能快速实现盈利。但由于自保公司是一种风险自留的方式,需要非常好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能力。据悉,去年以来有多家大型公司就自保工作开始进行前期调研。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