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正文

找准企业融资难“痛点” 银行探索流动性服务模式

2018-08-07 09:22 来源 : 上海证券报·要闻        作者:金嘉捷

分享至

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中国经济调结构过程中企业正在经历的阵痛。近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三次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降低其融资成本。

降低贷款利率、增加授信额度,往往被当作银行解决企业融资困境的首选方式。但记者近期实地走访了从大型国企到小微民企等多家公司进行调研后了解到,企业融资中真正的“痛点”不止于此。比如,流动资产的大量沉淀,授信资金“趴在账上”白付利息,融资手续复杂耗时等,无形之中增大了企业财务压力,叠加导致了企业信用扩张能力减弱、融资困难。

从银行角度出发,解决融资问题不仅是简单的放贷,而更注重为企业提供盘活资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加强流动性管理等“软性”的金融服务,或才是更润物细无声的纾解之道,也才能真正达成降成本、降杠杆的最终目标。

建池蓄水:盘活企业内部流动性资产

从武汉一路向西北到十堰,是湖北省的汽车工业走廊。当地汽车龙头企业三环集团的众多生产线便沿此线铺开。

不同的经营模式,使得各家企业在降负债、降成本中面临不同的问题。“由于汽车行业的收付款七成以上采用票据结算,去年做完资金归集后,发现我们有大量的票据需要盘活。”三环集团财务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宋华强告诉记者。

集团下辖成员公司众多,分布于省内各地,每年回款约200亿元。“过去处理票据就三种方式:一是持有到期,二是直接背书付给上游供货商,三是当地银行贴现。”宋华强表示,但是传统处理方式下,线下票据管理工作耗时耗力,且资金周转和利用效率并不高。

之后,公司采用了浙商银行的池化融资平台服务,不仅实现全面线上化,集团内部还能进行余缺调剂。“成员单位收到票据后放入涌金票据池,生成可融资额度,成员单位之间调剂使用,大大盘活了票据资源。”

打个比方,池化融资平台就像银行给企业建了一个“蓄水池”,企业可以把报表上难盘活的资产,如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理财产品等放进池子里,转化成随时可用的银行融资产品。同时还可以把银行授信额度入池,使池内蓄水量更足。

合作短短两个月时间,三环集团已有13家一级子公司加入集团池,入池票据6.3亿元,开票共计3.6亿元。按集团口径一年平均入池5亿元测算,一年至少可节约财务成本500万元以上。

此外,池化融资平台项下还匹配了“超短贷”等操作简便、利率优惠的头寸资金管理工具,企业可按需融资,随借随还。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测算,企业通过“票换票”、“超短贷”等池化融资方式盘活票据等资产,可有效减少备付资金,切实降低财务成本。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