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温文肇始——温肇桐文献资料研究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展

2018-07-30 11:02 来源 : 雅昌艺术网     

分享至

2018年7月27日,“温文肇始——常熟美术馆藏温肇桐文献资料研究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武汉美术馆、常熟美术馆共同主办,展出美术教育家、绘画史论家温肇桐的绘画作品、手稿文献、书籍出版物,以其多方面的成就回顾了其为中国美术奉献的一生,折射出逾半个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历程。

温肇桐《风景(一)》14.5×19cm 纸本水彩 1938年

温肇桐《风景(二)》18.5×27cm 纸本水彩 约20世纪30年代

  温肇桐(1909—1990),美术教育家、绘画史论家。江苏常熟人,笔名虞复。1928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0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西画系,1937年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授、艺术教育科主任、图书馆主任、出版部主任等职,主编《美术界月刊》、《艺术生活周刊》等刊物。抗战胜利后一度兼任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教授、艺术系主任。1952年起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图书馆主任、美术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等职。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温肇桐投身于中国美术研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始终以中国美术教育与研究为己任,面对中国社会日益融入世界的历史激荡中,温肇桐以传统美术的现代转化为动力,在拓荒者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创造,其在美术教育、美术史研究、批评与理论等领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美术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温肇桐《风景(三)》19×27cm 纸本水彩  约20世纪30年代

刘海粟致温肇桐明信片 1978年9月30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美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从民族自强与实业救国促动下的“中国美术往何处去”转向对中西优劣与新旧之争等问题的实质性讨论中。究竟什么样的艺术才是合适的,抑或艺术应该以什么样的状况呈现于中国成为探讨的重点。曾经极力推进写实主义的蔡元培、陈独秀等人,此时的注意力已从艺术转向政治,对艺术发展方向的思考更多地回到了艺术家自己手中。

温肇桐《二十四画品 一十二画品标点注释》 手稿(部分)

温肇桐编著《中国古代画论要籍简介》1980年10月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面对不同流派与不同风格层出不穷,究竟哪一种艺术态度和立场更为有效的情况下,人们透过写实主义的学理背景,看到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关联,这促成了中国左翼美术的成长。这是年轻的温肇桐在初涉中国美术研究时所面临的时代境遇。这一切强烈地影响了他的美术史观和方法论,不仅涉及他在新学制艺术学科建设与中西艺术优劣的理解与阐述过程中的观念和实践,以及日后在中国美术传承与创新诸多方面的立场,更生成了他艺术生涯的曲折历程。而温肇桐为建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及史论研究体系所作出的努力,不但成为其一生的真实写照,更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温肇桐著《古画品录解析》1992年6月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温肇桐著《中国绘画批评史略》1982年5月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看来,“作为南京艺术学院‘俞剑华学派’的重要成员,温先生在美术史论研究中涉猎广泛,在通史、断代史、地方史、个案、专题等方面,均有建树。而在与俞剑华、罗尗子、谢海燕等美术史家的合作与交往中,甘为人梯,不争不抢,不为名利所动。在学术研究中,他独辟蹊径,从目录学入手,重视文献、资料整理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集腋成裘,为后世的美术史论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的治学方法为中国美术史研究独立风格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文字方面,温先生功底深厚,表达能力强,不求繁复,不事雕饰,其一生出版的众多论著可以反映出他对文字的敏感和扎实的国学功底”。

温肇桐著《中国名画家丛刊·元季四大画家》  1945年   世界书局出版

温肇桐著《怎样教小学的美术》1935年5月   世界书局出版社出版

温肇桐著《中小学美术教学法》1951年11月  大东书局社出版

  同时,陈履生表示:“尽管温先生的一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却通过许多看似平凡的小事累积成他不平凡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处事、治学的榜样,这些将成为激励后学不断进取的动力。他的高尚情操、人生态度、治学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都是我们值得珍重的遗产”。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8年7月27日展至8月12日。

责任编辑:徐可芒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