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摸底启动!重点覆盖棚改PPP等项目,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措施有望出台
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近日独家获悉,一轮由多部门参与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摸底排查正式启动,重点针对地方棚改、PPP等重大项目负债、资金流情况等。
多位业内专家对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表示,此举旨在摸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底数,并有望在摸清“家底”后,出台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对风险的早下手、早处置。
区域性隐性债务风险需关注
中诚信国际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衍介绍,中诚信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按三种口径测算,结果处于20万亿到30万亿之间,如果与显性债务比较,约为显性债务的1.4至2倍。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总量可控,但需要关注区域性隐性债务风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已取得重大进展,但隐性债务风险正在积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多在市县两级政府,潜在不合规比例较高,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还款来源和担保措施缺乏实际保障。如果不能合理平衡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两者之间的资金缺口只会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甚至直接的违法违规融资予以弥补,“堵暗道”工作难以避免“顾此失彼”或“堵而不实”的处境。
连平进一步指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短期内会增加其财政压力:隐性债务“去杠杆”将形成较大资金缺口;个别隐性债务可能打破“刚性兑付”:近期一些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的债券违约现象发酵。去年中期以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陆续受到一定限制和治理后,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即已出现明显下降。
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看来,目前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担忧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PPP方面,担心搞所谓假PPP、伪PPP,而实际增加了负债。二是有些地方融资平台,在实行市场化转制中“暗度陈仓”,仍在形成地方“隐形债”。三是现在越来越被地方政府重视的产业引导基金,在推进过程中间又出现了地方隐性债务问题。
2018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途分析
2018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偿债来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