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石渠宝笈》——兼谈钱维城绘画艺术

2018-07-11 14:53 来源 : 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杨艳丽

分享至

往期丹青流韵栏目所研究的对象主要倾向于普通的中产阶层,所推介的画家,按目前的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来衡量,也多半都是那些市场初具规模,或尚未被藏家足够重视的书画名家。本期则从另一角度来探讨书画收藏的一个现象——“石渠宝笈现象”。而切入的角度正是在《石渠宝笈》中记载作品达一百六十多件的钱维城。通过对《石渠宝笈》和钱维城作品的深入分析,来讨论关于书画收藏的您可能不熟知的问题。


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石渠宝笈》及其中的作品。


或许很多资深藏家一听到“石渠宝笈”这四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看得见,但摸不着”。诚然,以目前书画市场的行情来看,但凡《石渠宝笈》中所著录的作品,罕有低于五百万元至一千万元的,欲参与到竞争行列,难度很大。拍卖场上也经常见到拍品介绍中赫然写着曾著录于《石渠宝笈》某一编列中,价位很低,且内府的官藏印一一俱全。其实,多半是存疑的。“石渠宝笈”四个字不仅仅意味着流传有序,更是皇家身份的象征,也就是至迟到乾隆、嘉庆两朝,它们已经是“名角儿”。这种身份的彰显,很大程度上已经与作品的优劣并无多大关系,至少是不能用艺术价值来直接衡量商业价值。

钱维城《四序同春图》2012年雍和嘉诚春季拍卖 拍品

对书画藏家来说,我们排着长队,赶场似的奔赴故宫,绝不仅仅为了一睹芳容,并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至少有两点是需要重点体验的——讲究的材质、装裱方式与独特的富贵气。

首先说前者。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院杨丹霞曾撰有《<石渠宝笈>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一文,详细记录了入藏作品的统一装裱款形制与材质:

“清内府尤其是乾隆时期,宫廷庋藏的画院作品、帝王书画以及内府收藏的前代书画,都按皇帝的亲笔指示,有极为标准的装裱要求和形式:

挂轴多根据画的内容和色调选用浅米色或乾隆仿古纸淡青色花绫作裱边,花纹有折枝花、云鹤、团龙等。

包首用绢,签用仿古纸如金粟山藏经纸、侧理纸等,轴头有玉、象牙或紫檀等硬木。

乾隆御笔的书画以玉轴头为多。画轴外包装有织锦面,单色绸里画套,套签为白绫墨笔书作品名称。

手卷亦以绫为裱,画心上下为窄细的绫或纸撞边,压摩光滑平整。

引首用内务府定造宫廷用纸,有藏经纸、手工描金花笺或云龙笺、手工墨笔描卷草纹或龙珠笺等,常有乾隆御笔题字,乾隆御制墨墨色浓重黑亮,神采焕发。

包首花样百出,用各种折枝花锦、织金锦及缂丝,其中以缂丝为包首的手卷,其图名都是用藏蓝色丝线以缂丝手法织出,精美绝伦。

手卷的绦带有八宝图案、云龙图案等,色彩有豆绿、赭红等。玉别有白玉、碧玉,正面刻云龙、夔龙纹,内侧阴刻图名并添金。堵头以玉制居多,还可见珐琅、镂空铜镀金等材质。题签多用藏经纸窄条,楷书或行书图名,有的还书写上装裱时间。

卷用蓝色海水云龙纹绸袱包装,内衬白绸里,上正中用墨线界出方框,框内墨笔书作者、图名。

一些手卷另配有木匣,材质有紫檀、楠木、雕漆、金漆嵌螺钿等。

册页多用淡米色绫边,前后附页有各种仿古纸、撒金笺、色笺或撒金绢、色绢,夹板有紫檀、红木、松木或软木包各种彩色织锦,图案大方典雅,许多都是内务府特制的仿古锦。夹板还有少量的铜胎漆布面夹板,图案有类似琉球的菊石等样式。”

钱维城《雁荡图》2010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 拍品

这里,笔者不厌其烦地将该文转录在这里,用意是提请藏家朋友牢记宫廷绘画的一些标准性的特征,这好比平时喝过了最上等的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喝过了茅台、五粮液,就知道了茶、酒最高等级的样貌,这样以此为标准去参考衡量古代、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被视为“院体画”的作品。所谓“三分画,七分裱”,书画的材质、裱工与配套的物件应该是书画作品重要的一部分。很多藏家朋友会存在一个误区: 书画作品流传至今,时隔百年甚至数百年,作品能保留下来,一定是破烂不堪的,保存完好的是极少数,而纸绢发霉,破衣烂衫才是正常的。

钱维城《菊花图》2015年上海明轩春季拍卖 拍品

其实不然。大凡传世的珍品,一般都保存较好,反而是一些作伪者,百般做旧,用破烂的外表来妄图掩盖作品艺术水准的拙劣,造成一种“劫后余生”的假象。首先,艺术珍品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无价之宝,甚至与黄金等价。我们试想,假如我们得到一件艺术珍品,是否会格外爱护以传至后世? 其次,宫廷内的藏品即使遭受战火或偶然性的侵害,出现破损,历朝历代都会对珍品实施重新装裱,这方面自唐代时就比较流行,而宋代更是达到了高峰,元明清三代不衰,到民国时期依然有能工巧匠对艺术珍品进行抢救。比如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重新装裱的过程中既修复了作品上的存损,又可以进一步延长作品的寿命,画面上揭下来历代保留的残破处达到700多条,从外观上看,依然光彩照人。第三,凡是宫廷内的藏品,特别是《石渠宝笈》中有著录而保存下来的作品,不仅仅装池精美,同时这些看上去繁复的包装程序其实更是一种对作品本身的加固和保护。比如作品长长的包首、堵头、绫边、作品背后浓厚的蜡膜等都是对作品的保护,作品的外盒或木匣内可能装有驱虫或祛湿的物品。

钱维城 《山水四条屏》2012年北京恒盛鼎秋季拍卖 拍品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石渠宝笈”,其实是《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的简称,它是四套丛书。关于历代画道教和佛教的内容收录在《秘殿珠林》中,其他非宗教题材收录在《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中。

《秘殿珠林》,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等奉敕编 ,成书于乾隆九年(1744),分类著录乾隆内府各宫殿所藏道释书画。

《石渠宝笈》初编24卷,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董邦达与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保等编纂,专录内府藏非宗教题材书画,编纂方法和编纂者大体同《秘殿珠林》。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由王杰、董诰、彭元瑞、金士松等奉敕编,录初编未收及臣工新进的作品,体例依初编,唯不分等次。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120 册,由英和、黄钺、姚文田、吴其彦等奉敕编,收初、续编编纂之后又入藏内府的 2000 余件作品。

对于有一定实力的书画藏家来说,这四本书显然是必须常备的。我们知道,虽然故宫的旧藏在国内及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占了九成,但仍有很多传世名作散落在民间及海外。藏品如果能够确信收藏于上述四本书中,无疑是身份的象征。但是《石渠宝笈》中,既有在中国书画发展历史上璀璨炫目的明珠瑰宝,也有历代大量的伪作和仿作,书中著录的某家作品并不一定就是这家的真迹,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库房里,就专门有存放虽然经过《石渠宝笈》著录,但并非真迹的资料库。因此,对《石渠宝笈》著录书画,要一分为二地看,既要重视它的史料价值和珍贵意义,也要正视它的缺陷和不足。 《石渠宝笈》的著录只能保证几点:一、所录作品确在清宫收藏过。二、《石渠宝笈》著录的赝品,不会晚于乾隆或嘉庆。另外,《石渠宝笈》有自己的缺陷,它没有图片,只是文字,这是古人没有办法解决的。

钱维城《春暖回舟津门江》2016年佳士得春季拍卖 拍品

宫廷绘画我们要重点看什么


当我们领略了宫廷书画作品的材质之美后,再关注作品中的“富贵气”。那么,如何去体验这种独特的气质呢?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观察。当然,这里所分析的作品主要是那些由宫廷画家所完成的作品。

题材的美好寓意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绘画作品特别是宫廷绘画,绝大多数还是以满足皇家贵族愉人悦目为旨归的,画家个人的喜好要让位或必须潜藏在“美好寓意”的外表之下。藏家朋友在欣赏的时候要尽量多地获取画面中传递的信息,宫廷绘画的内容也非常考究的,从选取什么物象、位置的经营、选择哪种颜色、定睛人物的身份与位置、题跋的内容,甚至数字的使用都很有讲究。画面的气质也相应的比较安静,我们很难见到如徐渭那样偏于狂放一路的风貌,也不会出现如八大山人那样比较清冷萧瑟的意境。

宫廷绘画除了题材本身的祥瑞之意,往往包容性很大,比如讲四季的花木、四季的山水、各种美好的瑞兽、瑞禽同时安排在一件作品中,彰显“天下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集大成味道。很多时候,这些元素从绘画本身的规律来看,不一定很协调,这时就要充分发挥画家的聪明才智,比如郎世宁的《百骏图》、蒋廷锡的《牡丹百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表现出一种“极尽铺张而贪婪”的包容性。

沉静下的绚烂

宫廷绘画由于作者有丰厚的俸禄,且多为贵族所赏玩,甚至直接服务于帝王本身,因此大部分作品既不像乡间文人那样自娱自乐,信笔涂抹,也不向扬州八怪那样,以出售为目的,粗制滥造的情况比较少见。虽然艺术水准不一定很高,但笔墨还是比较讲究,心态比较平和,整个作品一般是在一种沉静中完成,也就是呈现出一种“沉静下的绚烂”。 藏家朋友要能够区分开宫廷画家与文人画家作品中这两种气质的差别。

题跋与印章的协奏曲

宫廷绘画由于颇为珍贵,耗时较长,很多都会有帝王或臣工的题跋唱和,多有激赏之词。文人间舞文弄墨,其中也不乏精彩的诗词,这样就构成了一幅文图交相辉映的效果,多数作品颇为赏心悦目。很多藏家朋友会以为,帝王之家的印章水平一定比较一般,画家的印章亦然。实则不然,古代帝王的印章虽然不能成为篆刻作品的最高水平,但在平和一路的风格来看,也绝不是低劣不堪的;画家的印章也几乎都是由当时的篆刻名流所为,比如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那些收藏印,大部分水平都是很高的。既然诗文与印章是宫廷画家的重要标志,那么,我们在欣赏时就不能视而不见,要将其视为整个作品的一部分,进而判断其中细微的优劣之处。当然,介绍“宣和七玺”、“乾隆八玺”的钤盖方式与位置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本文就不再赘述。

笔墨、颜料的讲究

这一点也是藏家朋友需要特别留意的,宫廷画家创作的材料很多都是有造办处督造的。墨要用上好的顶烟,棰挞至十万杵;纸要用库纸,光洁匀整,能很好地衬托出墨的韵味;颜色也是纯正的植物或矿物色,历千年不变。其实,我们看很多近现代大家的作品,不到百年便破烂不堪,很多一部分原因也是绘画材料本身不过关,就民国时期来看,只有张大千、吴湖帆、于非闇、溥心畬等少数画家的材料可以跟古代宫廷绘画那样讲究。以现有的装裱技术来看,能够不损画面还能增光添彩的装裱修补师几乎已经绝迹,这时想要作品传之久远,很可能就要依靠绘画本身的材质来实现了。

最后笔者想提请藏家朋友注意,宫廷绘画有她独特的审美体系,我们不能用普通文人画,特别是僧道画家的审美标准去要求他们。宫廷绘画的繁缛、富贵、冗余、炫耀、铺张也是一种美,正如我们看青铜器上的花纹,也是一样的追求。书画作品的收藏者不应该将自己看作是全国美展的评委,动辄就用单一的审美标准对古代作品进行杀伐决断。恰如诗经的简洁淳朴、楚辞的雅肆瑰丽、汉赋的宏阔铺排、唐诗的典雅雍容、宋词的豪放婉约……各有各的好,谁也代替不了谁。

钱维城《菊花满果》2014年上海嘉禾秋季拍卖 拍品

不可不知的“集大成式”宫廷画家——钱维城


钱维城(1720-1772),初名辛来,字宗盘,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号稼轩,江苏武进人。出身诗书世家,自幼敏悟,少负才情,能诗擅赋。乾隆十年(1745年)状元,官至刑部侍郎,入值南书房,在政治上多有建树,深得乾隆器重。其为官之余擅长作画,初从本家祖母陈书学画折枝花果,后学山水,经董邦达指授,遂成名手。以词臣身份充内廷供奉,为画院领袖。其奉敕进御的书画作品深得乾隆喜爱,《石渠宝笈》收录他的画作达160余件,其中乾隆亲自题咏者多至数十卷轴,宠眷之情,可见一斑。钱维城的山水画取法娄东一派,曾得董邦达指授,“以干笔勾勒,重视烘染,于笔墨浑然一体,艺事益进。”后上溯“元四家”,“幽深沉厚,与董邦达齐名。”

关于钱维城的作品笔者只想针对三件作品来展开,就是他作品中集大成式的融合性。钱维城在拍卖场上成交价前五位的作品都体现了这种特色。

钱维城《梅林踈雨图》2010年海士德秋季拍卖 拍品

《雁荡图》手卷是钱氏作品的最高价,该作品于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夜场中以12992万元成交,也是古代宫廷绘画少数突破亿元大关的作品。全卷绘“雁荡五十三景”,几乎囊括了北雁荡上所有的景致,作品中我们依稀可以辩认出观音洞合掌峰、灵岩飞渡、大小龙湫、三叠瀑等名胜。作品千岩万壑,层峦叠嶂,峰雄嶂险,飞瀑流泉,植被葱茏,洞幽寺古,古木参天,湖光山色。山间林木、点景人物刻画细致,绵密的用笔与丰富的用色活跃着画面气氛,远山染以花青,山间云气迷蒙,增加了画作的层次。既有宏观雄奇的气势,又有微观精妙的刻画。画卷之上雁荡的地貌特征和人文景观一览无余,山水胜境,令人神往。

《四序同春图》手卷于2012年雍和嘉诚春拍上以4142.75万元成交。这件作品囊括了四季几乎所有知名的花卉。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描绘出四季花卉,共48种,竞相开放。当画幅徐徐展开,好似步入了葩华秀茂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沉静而儒雅的书卷气扑面而来。画面的构图创意精心,作者把48种花卉大略分成了16组。综观全画,作者是采用折枝花卉构图与没骨画法创作。由于作者胸藏锦绣,心与古会,又有独到。所以在要表现众多四时的品类花卉,采用传统折枝表现构图方法得以安排。48种花卉按时令顺序构图,花本体量不失比例且双疏密得当,经营有秩。无论是绽开的花朵,含苞的花蕾;宽大的叶子,细小的萼片;还是粗壮的老干,纤弱的新枝;聚散穿插,正侧翻转,都能顾盼生姿,各尽意态。观之,画中如有微风吹过,满纸生香,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繁华与生机。

钱维城《牡丹》2010年华艺国际秋季拍卖 拍品

《富春秋色》手卷于广州华艺春拍上以3680万元成交。全卷刻画细致,远山染以花青,山间云气迷蒙,层次丰富。用笔苍润华滋,短促、细密的笔触与小青绿设色相得益彰,呈现出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文人山水画风与清代宫廷所崇尚的华贵气息,浑厚苍茫,秀润典雅,既有宏观雄奇的气势,又不失微观的精妙。富春山水,天下独绝。画卷之上富春江的地貌特征和人文景观一览无余,山水胜境,令人神往,实为钱维城宫廷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菊花图》立轴于2015年上海明轩春拍上以2932.5万元成交。该作品虽然只描绘了菊花这一种植物,但几乎囊括了菊花的各个品种和颜色的种类。我们从种植菊花的花盆就可见一斑。该卷使用了当时称为“海西法”的技巧,融汇了西方油画的手法。当然,“海西法”不等同于西方透视学绘画技法,而是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使用中国的绘画媒介,西画的透视技法,去除阴影,减弱明暗。由外国传教士郎世宁所带来的西洋绘画和中国传统画法的结合。这件作品不仅融汇了菊花的各种名目,更包括了不同制式的花盆,又是中西技法合璧,这些艺术手法是很难在一般的文人画作品中见到,是非常典型的集大成式的风格追求。

本文虽然讨论了很多关于《石渠宝笈》的诸多规范和具体内容,也重点介绍了宫廷绘画的代表——钱维城,并不是说这一类作品就是藏家们重点投资的对象。正如本文开篇所述,这一类作品已经不是普通藏家可以参与竞争的,但作为一种高规格的样板。在笔者看来,每一个有志于书画收藏的朋友都应该了解甚至熟谙其中的规律,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并应该在心中建立起书画不同层次的作品评判框架,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患得患失的弊病。

钱维城《万寿恒春》2013年北京盈时秋季拍卖 拍品

责任编辑:徐可芒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