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区 >  正文

成都高质量发展进击公园城市

2018-07-10 09:44 来源 : 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至

近日,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作为四川发展的“主干”,成都正主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一幅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大幕正在展开。

奔上海,赴北京,这是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近日的重要行程,率队开展投促活动。在上海,三天时间、八场会谈,拜会的,全是外资外经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双方交流碰撞的焦点,是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在合作共赢中帮助成都提升对外开放能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京沪之行,是成都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等重要指示精神,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新态势的战略部署,带头扩大对外开放的担当。

四川提出“一干多支”的发展战略,在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明确了成都的地位与作用,这既符合世界城市群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7月6日~7日,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

作为四川发展的“主干”,成都正主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一幅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大幕正在展开。

立体开放通道

“成都到莫斯科的中欧班列,是以前的三倍”

今年3月,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客服中心刚刚成立不久,就接到了一个电话。没想到,这通电话,推动了中欧班列(成都)的一项大突破。

客户来询,能不能用中欧班列把俄罗斯的木材运到成都。“之前,运到成都的木材主要采用的是江海联运的方式,运输时间长达30天以上。若是通过铁路运输,所有的木材要在口岸清关,很多客户又觉得非常麻烦。”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发展部部长郑双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要想让俄罗斯的木材乘上“中欧班列”,就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口岸清关的问题,一个是站点的选择问题。“我们与海关检验检疫一起,去口岸进行了走访和协调,最后采用通关一体化模式,让木材在口岸查验,在成都放行。针对木材工厂和发运地在西伯利亚地区分散分布的情况,我们作了大量分析,择优选择了几个发运的站点,从而保证整列发运。”郑双莉介绍。

刚打通与俄罗斯的运输通道,就迎来了世界杯的“东风”,成都发往莫斯科的班列一下子供不应求。越来越多成都造的服装、鞋帽、箱包和机械设备乘上了中欧班列(成都),一路向北进发。据郑双莉透露,从6月份开始,成都到莫斯科的班列每个月要开行6列,是以前的三倍。最重要的是,列列都是满载运行。

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以打造四向拓展的战略通道为目标,已形成北上俄罗斯,西进欧洲,南下东盟,东拓日韩的四向国际大通道。在不久前举行的成都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提出,要依托国际空港、铁路港“双枢纽”,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走廊”和“国际陆海联运走廊”战略通道,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亚蓉欧“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一带一路”给四川提供了重大机遇,让四川得以实现从“陆锁省”到“陆连省”的华丽转身。“比如向西、向欧洲拓展,四川就是长项。”阮宗泽对记者说,“在四川对外开放中,成都就是火车头,起到引擎带动作用。”

引擎带动作用,不仅仅意味着大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预示着通道与贸易、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从而建设内陆经济高地。“贸易和产业发展需要通道的支撑,同时,通道的建设也可以带动贸易和产业的发展。”在郑双莉看来,以中欧班列(成都)为例,6月28日,成都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000列的城市,中欧班列像公交一样稳定、高频次的运行,有效支撑了国际产能和贸易向成都转移。

想要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新态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成都在这次全会上指出,要用好以成都为“四向开放”起点的机遇,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整体势能;用好构建立体开放战略通道的机遇,加强开放能力建设,助力“全域开放”;用好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机遇,全力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

现代经济体系

“500强也有朋友圈,更多跨国企业正关注成都”

开放促进了多向贸易,推动了国内国际产能转移,更带来了创新活力,驱动产业升级换代和新动能的培育。

7月2日,世界500强医药企业赛诺菲宣布:“赛诺菲中国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及“赛诺菲全球研发运营中心”正式落户成都。这是赛诺菲设立的继法国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个研发运营中心,中国市场对于赛诺菲,已然有了主场意味。同很多跨国药企一样,赛诺菲选择成都作为其在中国的创新大本营。

“赛诺菲的落地很让人振奋,它将有效带动成都市、四川省乃至中国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标杆意义。”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负责赛诺菲引进的项目经理吕先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知道吗,世界500强企业也是有‘朋友圈’的,当赛诺菲直投成都后,很多企业都向赛诺菲了解如何跟成都政府合作,合作模式怎样。”再加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聚焦成都这座城市。

不久前的数据显示,已有28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如果只落户了一两家500强企业,你可以说是‘忽悠’。可是这么多企业都选择了成都,说明这里真的有吸引力。”吕先生说,赛诺菲这个项目,从对接到签约全部流程走完,仅仅用了不到14个月的时间,速度相当快。这背后既有政府专业、高效的服务,也和成都在产业链、生态圈打造上的扎实根基分不开。

“信息时代之后将是生物经济时代。”伴随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的著名预言不断成为共识,生物医药产业正被各国纳入新一轮发展的重点。成都致力于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为继电子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千亿级产业。

作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载体、主战场和主引擎,成都高新区专门针对这个产业设立了“生物产业发展局”,研究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与完善,长期跟踪企业动态和项目引进。对于吕先生和他的同事而言,“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是传说中的生活,他们的现实则是“平时加班家常便饭,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不保证休息”。

就这样,一个企业又一个企业,一个项目又一个项目,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完成了产业链、创新链的拼图。在成都本次召开的全会中,关于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也有着自己的战略构想,比如,到2020年生物医药将成为一个5000亿元产值的产业,重点聚焦基因与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

事实上,不仅仅是生物医药,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也正不断吸引全球的高端战略资源向成都集中。破旧立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逐渐成型。在这些产业集群中,未来3~5年将形成2个万亿级、2个五千亿级、6个双千亿级以及新经济产业集群。

参加本次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的成都市双流区委书记韩轶就提到:“高质量发展,经济的高质量是重点。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成都正在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打造以成都为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身处内陆,面向全球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聚焦高质高端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聚焦集成引领构建开放型平台体系,聚焦高效便利构建开放型市场体系,着力提升全球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最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成都说:要鼓起“凤凰涅槃的勇气”。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绿道突破物理空间,串联城市产业和功能”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当城市发展开始从经济逻辑转向人本逻辑,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城市的经济实力转变成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事实上,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其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成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交的另一份答卷。

成都在此次全会上指出,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要彰显其多元价值,将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以此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的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作为城市的“窗口”,成都市规划馆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政要、专家、国际友人、关心成都发展的市民,甚至还有来自哈佛大学规划专业的师生——他们将成都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样本进行研究学习,其关注的焦点,正是不断建设中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规划馆内,一个跨越二楼、三楼的城市沙盘直观反映了成都的变化。当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亮起,你会看到,这座城市由原来“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换句话说,曾经是外围生态屏障的龙泉山走到了城市中央。

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更多代表城市绿化体系的灯被点亮。讲解员用激光笔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大圈,向参观者示意,这就是成都正在修建的天府绿道,全长1.7万公里。

这个全球最长的绿道系统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着成都气质。其辐射范围远远突破其物理空间,它把城市的优势产业与功能进行串联,进而成为一体化、立体式的慢行系统与产业经济体。

成都城投集团是成都市政道路、水域以及公共设施投资建设的负责单位,其董事长郑尚钦发现,成都城市建设的理念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公园城市,不只是“栽几棵树、使用绿色建筑材料”,而是构成了城市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部分,让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根植于城市建设全过程。

什么是公园城市?成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于成都而言,更大价值是它引领了成都城市建设的新方向,让城市价值得到重塑。

与此同时,成都还排出了一张时间表:到2020年,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这两天,成都规划馆进入新一轮闭馆整修,迎来了难得的安静,也意味着再一次开馆时,参观者可以看到成都更多的公园城市建设思路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成都期望为世界提供公园城市的发展范式,通过城市不断指向高质量的提升能级,持续增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郭俊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