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正文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不会冲击流动性

2018-07-07 12:51 来源 : 证券日报        作者:董希淼 张涛

分享至

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继续逐月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并在2019年1月14日达到100%。

有人认为,央行这一举措是对前期定向降准的对冲,收回了流动性,影响了市场预期,进而引发了近期的股市波动。这纯属误解。笔者认为央行这一通知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工作的既有安排,是支付结算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稳步推进金融乱象整治的措施之一。备付金集中存管,没有冲击市场流动性,更不是股市下跌的原因。

对于备付金本身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央行的定义,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代付货币资金。例如,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为了达成交易,在收货前将资金提前划拨给非银行支付机构,待收货后支付机构再将资金划拨给商家,这部分资金就形成了备付金。此外,在日常交易中部分资金也会逐渐沉淀在交易账户中,这部分沉淀在支付机构中的资金本质上也是备付金。

因此,备付金有三个特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备付金不是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所有权属于支付机构的客户;二是在支付账户中的资金不是银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三是在没有央行统一存管要求的情况下,备付金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在银行,支付机构事实上拥有支配权和使用权,备付金存在被挪用和占用等风险。

所以,央行加强备付金管理,分步实施集中存管,是加强金融乱象整治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深化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非银行支付领域的创新较快,但同时乱象也较多。从金融消费者的角度看,原来备付金的监管不足威胁客户资金安全,消费者的资金存在被挪用和占用等风险。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来看,部分支付机构突破经营范围,通过在多个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违规办理跨行清算,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金融健康发展的环境。从我国的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看,部分支付机构的野蛮生长加大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甚至有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所以,通过集中管理备付金和“断直连”等措施,央行堵住监管漏洞,对市场乱象进行了有效治理。

同时,这也是着眼于支付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1月份,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将备付金交存至央行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比例平均20%左右。2017年末,央行决定从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2018年6月29日,央行再次发布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交存比例逐月提高,并在集中存管通知发出两年之后达到100%。透过央行的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发现,政策调整过程充分考虑了对于支付机构的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了支付机构的承受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备付金的100%集中存管。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