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机构正面临着许多生死关头:募资难、投资数量减少、退出预期下降。国内的VC/PE机构正在经历大爆发之后的清算周期,即将迎来第二个周期的起点,在经历了优胜劣汰后,存活下来的很多机构或者会向产业化转型。
如果从投资数据看,过去两年,BAT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创投市场最大的买家。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家公司投资的数量分别为113笔、45笔、39笔。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在一场公开活动中说,腾讯才是中国创投市场最活跃的机构,超过任何一个天使,超过任何一个创投,超过任何一家PE。
相比之下,VC/PE机构却正面临着许多生死关头:募资难、投资数量减少、退出预期下降。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的VC/PE机构正在经历大爆发之后的清算周期,即将迎来第二个周期的起点,在经历了优胜劣汰后,存活下来的很多机构或者会向产业化转型。
“不相关”的非竞争关系
VC/PE机构近两年在募投管退等环节都遇到了一些短期的困难。这导致目前VC/PE普遍陷入募资难、投资谨慎、退出预期下降等困境中,活跃程度相比就有所降低了。
BAT不仅在投资数量和规模上“碾压”了VC/PE们,甚至在投资的成绩单上也有杰出表现。根据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普华永道独角兽CEO调研2018》报告中显示,目前国内的独角兽企业当中,有1/4是由BAT进行投资的。
近年来,以BAT为首的不少产业资本加入对优秀创业企业的争夺战中,并屡屡得手,诸如ofo、摩拜、商汤科技等明星企业也都获得过BAT的投资。不少VC/PE机构只能沦为这些产业资本背后的“附庸者”,跟着BAT做一些跟投。甚至有一些VC/PE机构直言,BAT就是他们的“接盘侠”。
“事实上,近两年国内整体的投资规模是有所减缓的,只不过BAT所关注的领域仍在增长,但是其他VC/PE没有明显变化,所以显得BAT的活跃程度更高。”道格资本投资总监陈翔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BAT尤其是AT,近年来在细分市场的争夺越发激烈,因而活跃程度自然就更高。
与此同时,陈翔指出,VC/PE机构近两年在募投管退等环节都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导致目前VC/PE普遍陷入募资难、投资谨慎、退出预期下降等困境中,活跃程度相比就有所降低了。
不过,BAT等产业资本的崛起,在VC/PE机构看来,并非坏事。澳银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熊钢就指出,从投资目的的角度出发,事实上产业资本跟VC/PE是不相关的,并不会构成竞争关系。
在他看来,BAT等产业资本追求的第一目标是产业的协同效应,而VC/PE追求的则是投资权益的增值。从这个角度出发,产业资本可以选择一些有技术特色的小团队,而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公司制投资标的。“他们大可以收购一个公司当中对他们有价值的部分,例如技术、模式或者业务上跟他们关联度比较高的部分即可,甚至可以并购了这个公司后拆掉整个公司架构,只留下有价值的部分。而VC/PE投资是整个团队和项目,要的是一个独立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