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个展“镜面之上”,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2018年6月23日,意大利贫穷艺术先驱——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在北京空间的第二次个展:“镜面之上”在常青画廊举办,此次个展距上一次艺术家在北京的个展已经相隔十年,以一系列精彩全新项目提供新的思考,同时回顾其早期经典作品。整场展览以对镜子的使用而呈现出表达的连贯性。
一层镜子雕塑作品,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此次展览在常青画廊的三层空间呈现。以雕塑形式出现的镜子占据了画廊一层大厅,作品由两面镜身组成,特别之处在于:作品本身会自我反射,镜身之间不同的角度会分别反射出三面镜子、四面镜子、八面镜子···无数面镜子。即,在艺术家的镜子作品中,两面镜身相加不再是等于二,而是:“壹加壹等于三甚至无限”。作为一切有机发展的普世基础,亦为该系列作品的基本主题;艺术家早在1977年便加以探索。
二层展厅作品,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在二层,是首次对公众展出的全新“镜画”作品,具有自传意味。艺术家以丝网印刷技术将自己的肖像融于镜面抛光的不锈钢表面,并邀请观众成为场景的一部分。皮斯特莱托将自己的形象置于前景,手举作为“生成性破坏”符号的木槌——这一符号取自其2008年横滨三年展及2009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实施的著名行为表演。通过这一方式,一方面艺术家将过去的自己固定在镜子中,另一方面,又反射出了现在的艺术家以及当下的观众,而即将出现的未来,也被涵盖在了镜子之中。
三层展厅作品,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位于画廊三层的作品《无限立方米》,则蕴含“贫穷艺术”的基本理念:六面镜子仅由一根简单的绳索组装而成,界定出一立方米的空白空间,激发着观者的好奇与感知,从而创造出一个想象中的“无限”意象,及在一个无法被使用的空间中的全方位反射。即使无人观看也能持续反照四周的镜子,成为“可见”与“不可见”间的调解者,延伸着观众双眼的能力。
墙上为代表“第三天堂”的符号,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对艺术家从2003年开始进入全新创作阶段的作品《第三天堂》进行了介绍。“第三天堂”是“第一天堂”与“第二天堂”的结合体。“第一天堂”是一片人类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乐土。“第二天堂”则是人造的乐园——人类智慧通过科学与技术手段将其发展成全球化的规模。该天堂是由人造的需求、人造的产品、人造的舒适条件、人造的娱乐和其他诸种人造物构成的。人类创造了一个真正虚构的世界,它以指数速度和连带的利益效应触发了自然世界不可逆转的衰落与消耗的过程。“第三天堂”是人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被作为人造世界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状态来实现。“第三天堂”是达到星球文明新水平的必经之路,对于确保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首先要重建指引我们生活的准则和道德规范。 “第三天堂”是引领每个人在全球视角中承担其个人义务的伟大神话。
展览开幕式当天,艺术家进行了一次砸玻璃的行为表演,图为完成后的作品
行为表演现场 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行为表演现场,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艺术家也自创了一个特殊的符号来表达“第三天堂”,这个符号也很好地阐明了它与第一、第二天堂之间的关系。在24日,艺术家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座也就“第三天堂”进行了深度的阐释。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图片提供: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 摄影:Oak Taylor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