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投资机构纷纷调整自己的LP的募资生态也相应发生变化。当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LP大致可分为个人投资者、各类金融机构和政府引导基金这三类,这一年来,他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对此进行逐一梳理。
个人投资者数量增速放缓
一直以来,中国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相似,都以散户为主。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向记者介绍,在五六年前,私募股权特别在早期投资这个领域,根本不受主流金融机构的重视。投资者都来自于一些有专业背景、有长远打算的资本,还有一些本身就有一定投资经验的超高净值客户,他们往往有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但私募股权的资金配置在他们的总资产中占比也是较低的。
但近一两年开始,这种散户主导的投资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从2014年底到2017年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LP整体数量从13215家增长到21953家,增幅达66%;其中个人LP数量同期增长1762家,增幅为25%,但个人增幅大幅低于同期LP整体增幅。
而从个人LP在LP整体中的占比来看,截至2014年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富有家族及个人在LP数量中占比为54.4%,但到了2016年中,该比例降低至49.4%,而到2017年底,该比例进一步降低至40.7%。“其实从最开始到现在散户参与的额度相对来说是增长的,只是增长的速度非常慢。”袁宏伟说。
还有一个愈发明显的现象是,真正的高净值LP,开始倾向于自己投项目。深圳创业投资人士陈女士近期观察到,身边许多LP都不太想投基金,而在询问能否直投某个项目。“有LP向我们提出想直接投某个项目,这些LP不仅是个人投资者,还有机构投资者。”然而,陈女士告诉记者,对机构而言,接受LP投资单个项目,后续管理起来会非常麻烦,而且在时间上很难配合得上,“如果因为某个项目来募资的话,等钱募到了,项目就没了。”在陈女士看来,LP之所以有这种转变,更多是出于对基金的不信任,特别是一些小基金,“有些基金投下去了,业绩又没有跑出来,LP开始对基金没什么信心。”
此外,今年出台的资管新规也对个人LP的投资门槛做了新的规定,“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和“需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个人LP的数量未来在LP整体中占比有可能会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