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富 >  正文

CDR“第一单”为何是小米?

2018-06-12 08:45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分享至

 昨日凌晨,小米集团的《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下称预披露)在证监会网站披露,如进展顺利,小米有望成为首家CDR试点企业,且是港股IPO与境内CDR同步发行。在这场与BATJ等互联网大佬们的CDR竞速中,小米“意外”拔得头筹,背后有何逻辑和看点?

 尚未上市成“优势”

 对于为何由小米“领跑”,上证报记者多方采访总结的最核心观点是:在众多符合CDR试点条件的公司中,有些已上市企业的境外估值较高,对于发行CDR的估值和价格问题,则仍需研判。而尚未上市的小米集团却因此具有“估值优势”。

 目前,已在境外上市的互联网巨头的市值,有的达数万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6月8日(美国时间)收报205.07美元/股,市值超5260亿美元;港股上市的腾讯控股11日收盘价为419港元/股,总市值为3.98万亿港元;此外,美股上市的百度8日收报263.59美元/股,市值超900亿美元;京东最新市值则将近570亿美元。

 至于小米的估值,据6月7日晚的媒体报道,有接近小米IPO项目的中介人士称,目前投资人尤其是基石投资者给出的估值普遍在750亿至800亿美元,也有一批机构给出超过800亿美元的估值。此外,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在2018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列出了全球二十大互联网公司,小米以750亿美元估值排位全球第14名。

 在CDR估值中,未上市企业的最近三轮融资估值成为重要参考依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最近一次的F轮第四次融资的估值为450亿美元。

 不过,在小米CDR预披露文件中,尚未涉及CDR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仅泛泛表示“发行数量最终以中国证监会核准的CDR发行规模为准。”

 业绩虽“亏损” 增长有看点

 预披露显示,小米2017年营业收入为1146.25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38.89亿元。不过,公司2017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9.45亿元。2018年一季度,小米的营业收入为344.12亿元,净利润为亏损70.0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38亿元。

 那么,小米到底赚不赚钱,到底要看哪个数据呢?

 有专家指出,看新经济和互联网公司是否盈利,不能单纯只看净利润。更重要的是看“经营利润”和“经调整经营净利润”这两个数字,可排除财务会计等干扰性因素,从本质上考量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小米经营利润为122.1亿元(该数据仅在港股招股书披露),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

 有专家介绍,像小米这样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融资时向投资人发行了不少优先股,如估值从一开始的几千万美元升到几百亿美元,这些优先股的价值也会相应放大,优先股股东的浮盈也同步翻倍。但这些股东还没退出,所以其持股价值的提升,在财务报表里就会体现为公司对优先股股东的“负债”。

 著名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认为:“对这类优先股升值带来的亏损不必担心,反而是越大越好,即越大说明企业发展得越好,股份价值提升得越多。”小米净利润存在大额为负的情况主要就是对优先股升值的会计处理造成的。即公司估值不断上升导致优先股公允价值相应上升,使得2017年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40.7亿元,但这并不是小米实际发生的亏损,反而是小米估值急剧增长的体现。

责任编辑:郭俊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