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 >  正文

险资去年豪掷8000亿元 重点投向大湾区基础设施等项目

2018-06-08 08:06 来源 : 证券日报     

分享至

近期,粤港澳大湾概念股的大涨,让资本市场再次关注到了金融机构在大湾区的布局。实际上,《证券日报》记者从广东保监局获悉,截至2017年底,保险资金在广东累计投资超过8000亿元,重点投向大湾区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和重大项目。

从保险公司来看,目前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公司、粤电财产自保公司都已“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其中复星联合健康今年以来保费快速增长。本报记者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复星联合健康的保费达7812.55万元,同比大增1458%;粤电财产自保保费为1363.11亿元,因去年11月份才开业,因此暂无可对比数据。

险资涌入大湾区 平安、国寿早有布局

2017年“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引人注意的是,去年险资就已经在大湾区开始布局。截至2017年底,保险资金在广东累计投资超过8000亿元,重点投向大湾区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和重大项目。

其中,中国平安集团设立的1500亿元的中国广东发展(平安)基金和500亿元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基金,中保投与广业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200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国寿投控设立100亿元的国寿广州城投发展基金和100亿元的广州价值创新园区产业基金等大项目。

除险资布局之外,大湾区保险合作也呈加速态势。去年11月份,广东保监局组织召开第17届粤港澳深四地保险监管联席会议,四地保险监管部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讨了港珠澳大桥跨境车险制度、人身保险产品、保险资金运用、国际航运保险中心和再保险中心建设、巨灾债券、保险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在监管联动方面,广东保监局与银保监会积极接收香港保险监管部门移送的线索,建立信息共享和情报会商机制,集中打击非法代理香港保单,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和保险消费者权益。

《证券日报》记者还获悉,原中国保监会和香港保险监管部门已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共同探索保险监管等效互认工作,为下一步降低港澳保险机构进入内地的条件奠定基础。

一季度广东财险保费全国排名第一

事实上,复星联合健康、粤电财产自保两家险企都已经“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并已获批开业。数据还显示,复星联合健康今年前4个月的保费同比大增1458%。

从大湾区保费增速来看,虽然暂无大湾区九市的公开保费数据,但《证券日报》记者从广东保监局获悉,一季度,广东人身保险业原保费收入960.77亿元,续期保费533.24亿元,同比增长57.15%,占一季度规模保费44.87%,占比同比上升19.54个百分点。

财产险方面,一季度广东财产保险业保费规模达258.7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一,同比增长近20%,其中车险保费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3.8%,非车险保费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32%;赔付支出274.07亿元,同比增长5.95%;综合成本率92.89%,同比增长2.13个百分点。

从中国香港的保险业发展情况来看,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2018年首季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显示,一季度香港毛保费总额为1325亿港元,与2017年同期比较,上升了8.6%。其中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在2018年首季继续保持平稳,有关新造保单保费高达118亿港元,占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6.8%。

实际上,业内人士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财险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大有可为。车险方面,“一小时经济圈”的打造使两岸三地多城的乘用车、货车、特种车等投保需求激增。企财工程险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会带动区域工程量激增,港口、物流、航运、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落地,将推动工程类风险管理需求加速上升。责信险方面,政府是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保障,中小微企业则是激发湾区活力的重要动力。

除财产险外,人身保险产品、保险资金运用、国际航运保险中心和再保险中心建设、巨灾债券、保险科技等领域也成为内地险企“入局”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发展领域。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友邦香港区域执行总裁容永祺就建议允许香港寿险公司以试行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服务中心,为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服务,并为内地保险公司的管理和营运提供参考。

广东保监局提到,下一步,广东保监局将联合港澳保险监管部门,在产品、服务、资金、人才、监管等领域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不断开创粤港澳保险合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