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底的一周时间里,A股有3家公司的股票被终止上市。值得强调的是,这3家上市公司有两家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这不仅意味着在退市制度面前所有的公司一律平等,而且也间接反映出监管部门在退市问题上的决心。
笔者认为,如果退市制度严格执行,将深刻改变当前的股价形成机制,投资者不可忽视其中的风险,尤其是广大的散户投资者。一个市场如果只有不断的新股发行而没有退市制度配套,不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如果市场里充斥着垃圾股,则股市就难以成为一个具有投资者价值的市场。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市场背景下,让退市制度常态化应该是正确的选择。
按照正常的风险与收益对称的规律,蓝筹股的风险低于小盘股,因此,蓝筹股的风险溢价应该低于小盘股,蓝筹股应该享有比小盘股更高的估值。而我国股市里蓝筹股的估值却远远低于小盘股,估值水平与股本大小呈反相关关系。例如,当前的创业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是42倍,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是32倍,深圳主板的平均市盈率是18倍。
股票交易的换手率也同样如此,小盘股的换手率高,而大盘蓝筹股的换手率相对较低。内地创业板市场的年换手率大约是500%左右,而沪深300指标股的平均换手率大约在200%左右。反观香港股票市场,市场资金主要集中在蓝筹股,每天有大量的股票几乎没有交易,蓝筹股的再融资十分便利,有利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发展壮大。而小盘股更受市场的追逐,必然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此前,在退市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股市的价格不仅反映着上市公司的未来现金流的贴现价值,而且还包括壳价值。壳价值与上市成本有关,当新股发行暂停,壳价值就上涨。2016年底,新股发行加速,壳价值就快速贬值。而2018年初以来,新股发行从严控制,壳价值开始回升。因此,笔者曾经在今年初判断中小市值的股票将否极泰来。
但如果退市制度严格得到实施,壳价值将逐渐消亡,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对此作出反应。最近,被警示的上市公司股票出现了连续下跌的走势,垃圾股的风险溢价迅速提升。这是正常的市场修正,但代价是高昂的。有些公司的市值从几百亿元下跌到10亿元左右,如果壳价值趋近于零,这些股票的市值会逐渐趋近于零。
基于上述推理,笔者在此需要修正自己年初关于股市走势的判断,即今年的中小市值股票走势将领先于蓝筹股,前5个月的走势也基本验证了笔者的判断。但如果退市制度得到严格实施,则壳价值将重新出现贬值趋势,蓝筹股的走势将重新领先于中小市值的股票。
需要指出的是,退市制度的实施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退市制度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处理广大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受损问题。美国股市的散户投资者只占很小的比重,因此,退市制度在美国市场很容易实施。而我国股市的散户投资者有一亿多,散户投资者占日常交易的70%以上,在垃圾股的股东名单里,几乎全部是散户投资者,严格退市意味着这些散户投资者要承受巨大的损失。
为了化解退市制度对散户投资者的冲击,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以摆脱市场制度被散户投资者绑架的局面。当然,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变化是渐进的,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二是完善散户投资者的法律救济与保障制度,让散户投资者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这些基础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退市制度的严格实施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 尹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