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树立风险自担理念 重视债券违约回收

2018-06-06 10:20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分享至

近期债券市场违约事件持续发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截至5月24日,2018年新增违约发行人7家,直接涉及债券8期,违约金额约56.8亿元,同时这7家发行人仍存续23期债券,待偿还金额约达355.5亿元,后续偿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此外,2018年之前已经发生违约的6家发行人涉及的13期债券仍未按期足额兑付本金或利息。

违约的持续发生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部分投资者对较低信用等级的主体和债项避犹不及,进一步导致企业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有所增加,这可能会对一些经营状况良好但短期面临一定融资压力的企业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误伤”。市场参与各方应当客观看待当前债市信用风险逐步释放的过程,认清打破刚性兑付是纠正信用风险定价扭曲、促进债市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不要杯弓蛇影。

树立风险自担理念

随着央行MPA考核、银监会“三三四”检查、债券交易新规、资管新规等系列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金融严监管下部分隐藏的信用风险将逐步显现,企业融资环境趋紧;加上2018年公司债(含私募)到期量(5146亿元)为2017年的1.6倍,今年违约事件或有所增多。

违约后无法回收的风险以及债券折价兑付的出现也要求投资者树立风险自担的理念,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截至2017年末,我国公募债券市场整体回收率为24.17%,一旦发生违约投资者将面临较大损失。从“11华锐01”的刚性兑付,到“13弘昌燃气债”和“13金特债”的折价兑付,清晰地体现了债券违约处置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投资者必须打破刚性兑付的幻想,正确认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识别和防范信用风险

对投资者而言,近期需要重点关注如下五方面,以更好识别和防范信用风险、减少损失:

一是对低信用等级及违约高发行业内民企的经营及现金流状况进行监测。从违约主体家数和平均违约率来看,民企都是所有企业类型中最高的,主要是因为民企对宏观经济波动、行业景气度下行和政策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相比国有企业较弱,同时公司治理与业务经营不善也是导致最终发生违约的重要原因,如发行人粗放扩张和过度举债,导致短期内盈利能力不足,而刚性债务持续增长,融资弹性下降,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债务偿还能力迅速下降。

二是重点关注煤炭、房地产、贸易、化工等行业内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下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一些产能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或被加速出清,信用风险将进一步分化。

三是关注城投企业信用风险。随着违约日趋常态化及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力度的逐步加强,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信用关联性持续削弱,城投企业资金渠道收窄,融资及转型压力进一步加大,信用风险整体将有所上升,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转型遇到阻碍、短期流动性不强、或有债务风险大的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较大。

四是重视债券违约回收问题。目前我国公募债券市场整体回收率不高,债券违约后处置与回收进程较慢。在违约日趋常态化的背景下,投资者应更加重视债券违约后处置与回收问题,对债券违约处置方式和影响债券违约回收率因素等进行研究,加强风险防范。

五是强化国际化视角。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不断加速,投资者应当强化国际化视角,树立主权风险意识,逐步建立全球视野的信用风险识别、评估、投资标准体系,把我国国债、地方政府债纳入到全球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中,加强对熊猫债、外国债券的信用风险评估。(联合资信、联合评级 李振宇 刘艳 夏妍妍)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 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 意在避免信用债风险扩大

    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 意在避免信用债风险扩大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扩大MLF担保品范围,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考虑,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对相关企业提供融资,二是有利于平等对待各类发债主体,三是缓解部分金融机构高等级债券不足的问题。
    2018-06-05 09:16
  • 发债接连被中止 警惕地产债信用风险释放

    发债接连被中止 警惕地产债信用风险释放

    5月下旬以来,合生创展、富力地产、碧桂园等多家房企发债项目被“中止”,引发市场对地产债信用风险的担忧。
    2018-06-01 09:16
  • 债市违约常态化 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债市违约常态化 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近一段时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加速暴露,一些民营上市公司或持有上市公司的集团接连出现债券违约,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债务违约,体现出金融与政府债务双重监管大背景下,一些企业自身经营和财务控制能力出现了...
    2018-05-29 11:06
  • 中诚信研究院:信用风险将继续暴露

    中诚信研究院:信用风险将继续暴露

    中诚信研究院:通过观察2016年以来违约主体的行业、主体性质及券种特征,不难发现今年以来信用债风险的关注点与之前两年有很大不同。
    2018-05-27 10:22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