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通报2018年1-4月保险市场运行情况。今年以来,保险行业立足稳中向好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扎实推进保险业转型与改革,加快回归保障本源,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585.42亿元,同比下降7.84%。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048.51亿元,同比增长16.13%;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2536.9亿元,同比下降13.6%。赔付支出4093.37亿元,同比下降0.06%。保险业资产总量17.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55%。
具体来看,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财产险公司平稳较快发展,非车险业务占比显著提升。1-4月,车险业务2557.02亿元,同比增长6.59%,占财产险公司业务总量的63.16%;非车险业务1491.49亿元,增长37.17%,占比36.84%,同比上升5.65个百分点。随着农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快速增长,财产险公司业务结构趋向均衡。
人身险行业主动转型,业务加快回归保障本源。今年以来,人身险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大幅压缩趸缴业务和银邮渠道业务,更加注重发展长期储蓄型和保障型产品较多的期缴业务和个人代理业务。1-4月,新单期缴业务占新单业务的45.94%,同比上升15.12个百分点;个人代理业务占比58.93%,同比上升16.68个百分点。
资金运用配置更趋稳健,投资收益平稳增长。1-4月,资金运用收益2397.15亿元,同比增长6.13%,资金运用收益率1.57%,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债券收益789.03亿元,同比增长25.43%;股票收益155.5亿元,下降8.34%;长期股权投资收益401.47亿元,增长4.19%。
创新持续活跃,互联网公司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一季度,互联网保险业务签单件数合计40.96亿件,同比增长109.16%。4家互联网保险公司1-4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44.74亿元,同比增长85.03%,高于财产险公司整体增速68.9个百分点。
积极发挥保险功能,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1-4月,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2354.59万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金额超过10万亿元。在助推脱贫攻坚、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科技创新多方面发挥保险功能。截至4月末,保险业定期存款余额1.49万亿元,是实体经济发展所需中长期贷款重要资金来源。
“保险业在回归保障方面效果很明显,很多公司推出了保障型产品,投资型产品比例下降很多。同时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在棚户区改造、‘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都能见到保险公司的身影。”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本报记者说,前期保险业转型取得不错的进展,未来还可以从三个方面关注。一是推出更多保障型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提供服务;二是资金更多转向实体经济,同时做好风险防控,理性投资;三是推进科技化,以科技手段解决保险运营中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