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部署,7月1日起,进一步下调服装鞋帽、厨房、体育健身用品、养殖类、捕捞类水产品和矿泉水等加工食品、家用电器、洗涤用品和护肤、美发等化妆品及部分医药健康类产品进口关税。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除上述产品外,未来包括钟表眼镜、母婴用品、珠宝首饰等在内的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有望进一步下调。此外,根据财政部此前公布的《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自2018年7月1日起,将启动部分信息技术产品第三次降税,鼓励国内急需的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
降低消费成本
“各种政策信号表明,为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我国还将继续下调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国内消费能力提升,进口商品越来越向日用消费品倾斜,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预计未来部分日用消费品关税还会继续下调,比如钟表眼镜、母婴用品等。
根据商务部近期对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调查,消费者对母婴用品、钟表眼镜等产品的进口需求意愿较强。调查显示,未来半年,31.0%的消费者计划增加进口商品消费,需求列前五位的商品依次为化妆品、钟表眼镜、母婴用品、乘用车和珠宝首饰。
此外,消费者对母婴用品等商品的进口需求旺盛。根据调查统计,进口商品消费占商品消费总额比重达到三成以上的消费者占全部调查对象比例超过20%,其中化妆品、母婴用品、钟表眼镜、乘用车、珠宝首饰比例分别为36.1%、33.4%、28.9%、27.3%和22.7%。
在贸易专家看来,进一步降低这些需求旺盛日用消费品关税,有利于扩大开放、满足群众需求,倒逼产品提质、产业升级,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居民的境外购物。
根据商务部初步估算,现在我国居民每年境外购物金额约为2000亿美元,其中既有高档商品也有日用消费品。
商务部部长钟山日前表示,境外购物反映出我国优质商品供应不足,而且价格偏高。下一步,商务部将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创新流通、扩大消费、增加有效供给。在扩大开放、促进消费方面,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开放,丰富国内市场供应,降低消费成本。
降低关税要考虑国情
财政部此前公布的《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称,自2018年7月1日起,将启动部分信息技术产品第三次降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降低信息技术产品关税,对我国来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信息产品开放程度,增强信息产业鲶鱼效应,提升信息产品品质,推动我国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赵萍认为,信息技术产品降税不仅有助于信息技术产业升级,也有助于带动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达到55.8%,这一比率未来还将继续提高,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将继续深入。对信息技术产品降低关税,将促使国内信息技术产品消费成本进一步下降,让更多消费者受益。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信息技术产品降税,并未采用同一降税税率,而是不同信息技术产品实施不同的降税税率。
白明说,降低关税要考虑国情。降税应该是差异化的,要综合考虑国内市场秩序、居民需要及平衡国际收支等多方面因素。此外,降低关税不应当一刀切,应当采取路线图式的平滑调整,给国内企业调整预期。
促进国内产品提高质量
财政部此前明确,2018年进口关税调整将继续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国内急需的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
专家认为,调整进口关税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发力点。根据相关统计,2017年中国已降低187种产品进口关税税率。
“降低进口关税是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白明说,目前降低关税的产品多是国内消费者大量代购而本土生产水平也并不逊色的产品。选取这类产品,目的在于弱化关税保护作用,让国内外同类产品同台比武、良性发展。从供给端看,降低关税后,国内消费品的供给来源增加,将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增强产品二次增值效应。从需求端看,进口关税降低,有助于扩大进口,满足人们消费升级需求。反过来,又倒逼中国本土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提升供给侧质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赵福军表示,目前,国外部分日常消费品尤其是高端消费品有一定竞争优势,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国内企业与国外品牌同时竞争时,降低日用消费品关税,不仅对国内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较少,还能增强国内企业竞争压力,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同时,降低相关企业进口成本,有助于相关产业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优化。
在赵萍看来,进口关税下降,会对国内同类产品形成倒逼机制,将使得国内产品提高质量,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相关产品提质增效,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给国内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实惠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