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以下三个主要因素有可能拖累人民币汇率下跌:一是国际市场上美元指数有可能重新走强。二是阿根廷、土耳其、中国香港等新兴市场的货币动荡有可能向中国传染。目前,市场正高度关注中国的境内外利差急剧收窄的情况。三是5月19日中美发表联合声明,中方承诺大量增加从美国购买商品和服务,实质性减少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这会推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影响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
然而,上述情形的发展演进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首先,目前市场对于未来美元指数的强弱存在较大分歧。看多美元的观点认为,在减税政策刺激下,美国经济还会加速上行、通胀走高,推动美联储利率抬升,进一步推高美元。但也有人认为,美联储加息与美元指数的关系已经弱化,利率上行并不意味着美元指数必然走强。欧洲、日本的经济年初表现较弱是因为气候原因,后期仍有望回升,不排除之后兑美元汇率重新走强。还有观点指出,从历史经验看,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本轮美元升值已经进入尾声,当前美元反弹仍为下跌中继。
其次,利差收窄、美元升值不意味着人民币一定承压。2011年上半年,中美国债收益率差也只有几十个基点,但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依然升值2.3%,外汇储备增加了3500亿美元。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美元指数从低点反弹10%以上,期间还发生了2011年底2012年初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但在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不弱的情况下,尽管遭遇了短暂的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却依然升值4.9%、外汇储备增加3307亿美元。2013年5月,美联储释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预期,引发新兴市场金融动荡。但当时中国被视为“好的新兴市场”,全年人民币汇率升值3.1%,外汇储备增加5097亿美元,增幅创历史新高。
再次,上述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取决于中国经济的表现。继去年中国经济超预期表现之后,今年一季度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尤其在一季度经常项目赤字情况下,净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比回落,投资拉动及时补位,实际经济增长仍维持在6.8%的水平。另外,自2016年底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转向防风险,金融风险有所缓解,也有助于抵御外部冲击。当然,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中美经济增速差异趋于收敛,于市场来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则可能是各执一词。但只要不是一致性的看空或者看多,都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最后,经常项目顺差减少不等于人民币必然贬值。经常项目差额取决于一国储蓄投资关系的结构性因素,这是一个慢变量。因此,即便根据中美经贸磋商的结果,中国将大幅增加从美国的进口采购,但假定中国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变动不大,也就意味着中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减少,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顺差并不一定随着对美贸易顺差减少而等额下降。而且,在市场预期分化的情况下,有助于央行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形成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差额的镜像关系,而不用人为进行两者匹配关系的设计或者操作。此时,无论资本内流还是外流,都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必然升值或者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