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在中国LP机构交流论坛暨中国母基金评价体系发布会上,母基金研究中心创始人唐劲草发布了中国母基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母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2017年全国范围内各类私募股权母基金的总在管规模达到16152亿元。
据了解,中国母基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参考了学术界对私募股权投资收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业界的投资经验以及母基金投资人所关心的问题。在汇总以上信息,并遵循系统性、可比性、适度性、可测性、稳定性等五原则的基础上,母基金研究中心采用层次分析法,制定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母基金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从一级指标层面上可以划分为母基金自身特征、母基金管理团队、母基金投资模式和母基金管理机构业绩四个一级指标,其中母基金投资模式按照募、投、管、退四个环节进行进一步细分,母基金管理机构业绩指标则按照历史业绩和已投子基金两个层面进行细分。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可以继续细分,最终由26个二级指标构成。
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虽然以上的评估体系已经对母基金的全流程进行了指标体系构建,但是不同的投资者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丰富评估体系并调整至适当的评估权重。比如随着募资难度的加大,母基金投资者对母基金的评估体系一定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对母基金的募资能力施以更大的权重。再比如高净值个人对投资收益的要求会比国有企业更高,而国有企业则对投资地域和行业限制等有更多的考虑。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对于母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能力等的投前评估固然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私募股权投资本身高收益也必然伴随很强的不确定性,即使是最优秀的母基金管理机构也会有投资失误的情况。因此在对母基金进行实际投资时,也必须综合考虑宏观政策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等其他因素,理解母基金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寻求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