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日本陆军兴亡史:1853-1945》

2018-08-27 08:54 来源 : 新华出版社        作者:[美]爱德华·德瑞

分享至

(以下内容摘编自新华出版社出版《日本陆军兴亡史:1853-1945》,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自1911年中国爆发革命以来,日本陆军的军官就频频介入中国内政。在新生的中华民国内部,四下动荡不安。以此为背景,日本军官与中国内地以及中国东北的军阀合作,同时充当中国好几个派系集团的军事顾问。他们还鼓动混乱局势,暗杀了张作霖,并密谋策划夺取了中国东北。在占领中国东北后,日本各野战不对进一步强化了工作力度,试图通过在华北推动地区自治运动来颠覆中国国民政府的统治权威。

对于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苏联加强了远东兵力。

日军肆无忌惮的行动也让中国人积压已久的爱国反日民族情绪迸发了出来,并促使原本相互攻伐的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握手言和、一致对外,因为他们都不愿让日本人支配华北和东北。

1937年7月7日:滑入战争

1936年9月,日军参谋本部决定在华北爆发大规模反日运动前抢先展示武力。如果未达效果,当地日军司令官得到的命令是断然采取行动,争取通过高速机动和震慑作战的方法——同时尽量只动用最小规模的部队——尽快平定当地局势。日本陆军没有考虑其他反制措施,所以在华北进行武装干涉——即便要对付的仅仅是小型冲突——成了孤注一掷的计划案。

1937年7月7日夜,北平城外的卢沟桥附近的中日驻军爆发了小规模战斗。当地日军指挥官牟田口廉也大佐是个性情暴躁的人。他与当时很多陆军军官一样相信:示弱只会怂恿中国人得寸进尺。针对这次冲突,他单方面决定扩大战斗规模,从而点燃了华北地区的“火药桶”。

东京的内阁和陆军当局起初采取了“不扩大事态”的政策,希望能就地解决问题。然而事件发生四天后,陆军的情报显示蒋介石正朝华北地区派遣援军。参谋本部于是从朝鲜和满洲抽调不对增援中国驻屯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和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禀告天皇:战事会在一个月内结束。然而天皇却没那么乐观。他的疑虑是:如果苏联趁日本陷入中国战事而进攻中国东北的话,情况会怎么样呢?

由于中国和日本谁也不愿退让,局部冲突很快就升级成了大规模交战。7月末时,东京已动员了多达20万人的部队。此时,日本援军已把中国军队逐出了北平和天津。8月1日,日本海军出动第三舰队疏散了上海的日本侨民,因为当地的紧张局势也在不断加剧。

该怎么处理这起事件呢?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各有一套打算。前者希望用谈判的方法限制战事的扩大。而后者则主张通过迅速扩大战斗规模和打短期战的方法以根除中国从西侧对日本构成的战略威胁。随着战斗日趋白热化,强硬派占了上风。越来越多的陆军师团渡海赴华加入到了这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之中。

战事的大规模升级产生了是否需要正式对华宣战的问题,而文官内阁则推动建立了一个大本营,希望借此控制军事行动。

关于日本第一支现代陆军的简史

1853年,马修·佩里准将及其“黑船”的到来粉碎了日本自主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幕府——也就是当时统治日本的德川家将军的政府——却无力有效应对外国势力的侵入。

最终,幕府政权崩溃了。在那动荡喧嚣的十年间,尊皇的中低级武士阶层是推翻幕府运动的排头兵。

激进的青年改革者在1868年创立了新式陆军。他们在战斗中生死与共,私交密切。这些个人纽带形成了一种看不见的联系网络,并超越于新兴的政治、军事和官僚制度之上……

由美国学者爱德华·德瑞(Edward Drea)写就的《日本陆军兴亡史:1853-1945》是关于日本第一支现代陆军的简史,涵盖了从19世纪50年代至1945年的重要事件。本书并没有把狭隘的战史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在日本国家应对近代化冲击以及国际局势挑战的大背景下讲述了其内部一个特殊部门——陆军——的成立、建设、演化、分裂、蜕变及最终覆灭的历史。

更重要的是,陆军的命运后经证明也与日本二战结束前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甚至可以说,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陆军的活动实际上在日本这样一个非西方、非白人的边缘性“后发国家”的近代化/现代化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对更广泛的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与互动造成了深远影响。

哈佛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历史系主任入江昭(AkiraIriye)评价:“这是一本说服力极强的、不偏不倚的、可读性极强的历史著作,它不仅对我们理解战争前和战争中日本的军国主义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对我们理解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颇有助益。”



《日本陆军兴亡史:1853-1945》

[美]爱德华·德瑞 著

顾全 译

新华出版社

定价:72.00元

 

责任编辑:江文军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